隨着《哪吒2》票房節節走高,光线傳媒背後老板王長田的身家一度暴漲超200億元。但在續作要等多年,且可能跳票之下,如何保持IP熱度,是光线傳媒面臨的重要挑战。

作者 | 陳大壯

編輯 | 朗明

圖片來源 | 視覺中國

票房破100億元後,《哪吒2》(《哪吒之魔童鬧海》)衝向海外。

截至2月17日,在北美影迷的助力下,該片總票房突破120億元,超越《獅子王》,成爲動畫片全球票房第二,並進入全球影史票房前十!

隨着影片熱度持續升高,國產動畫揚眉吐氣,其背後的主要出品方和投資方光线傳媒成爲最大贏家。在2月17日股價巨震前,公司市值站上千億。

光线傳媒董事長、實控人王長田通過光线控股間接對光线傳媒持股35.53%,較《哪吒2》放映前,這位東北富豪身家一度增加了265億元。

10年動畫夢“耗時5年時間,特效鏡頭超過1900個,由全國138家動畫制作公司共同打造。”

網絡上習慣用這些關鍵詞形容《哪吒2》的打磨難度。對於王長田來說,哪吒是他十年磨成的一把劍。

出生於大連,後畢業於復旦大學新聞系的王長田,最初的職業是一名報社記者,後輾轉進入北京電視台工作。

1998年,33歲的王長田從電視台辭職,拉上幾個合夥人开啓創業生涯,其間他寫過策劃,拍攝過專題片,也曾厚着臉皮,挨個索要藝人、演藝公司的電話,通過最原始的方式積累了一定的娛樂圈資源,並隨即做起了娛樂節目,像《中國娛樂報道》《音樂風雲榜》等知名節目,都是出自王長田之手。

光线傳媒從娛樂節目制作到影視制作的轉型契機,源於2005年前後國內電影行業的爆發。那時,張藝謀的《英雄》、馮小剛的《夜宴》等電影相繼在國內大獲成功,中國的主流院线在四五年時間內從1000家發展到3000多家。

展开全文

敏銳地觀察到這一點後,2006年,王長田試水發行首部電影《傷城》,獲得8000萬元票房。

以此爲开端,王長田的電影天賦似乎一下子被挖掘了出來,2008年的《畫皮》、2010年的《全城戒備》、2012年的《四大名捕》,均取得了不錯的口碑和票房。

最讓王長田信心大漲的是《人在囧途之泰囧》《致青春》《中國合夥人》這三部大熱影片,總計爲光线傳媒創下了25億元的票房,他毅然下定決心,停止所有電視節目創作,全面轉向電影領域。

王長田

王長田涉足動畫電影的時間,是在公司2011年上市後。登陸資本市場這件大事定錘,讓他有了更多時間和精力,站在行業角度,思考中國電影的未來。

在王長田看來,中國動畫電影有機會比真人電影更早地走向世界,因爲動畫是全球通行的電影語言。同時,中國電影市場留給動畫電影的發展空間大,機會大。“像美國這樣的發達市場能有15%~20%的票房比例,而中國可能只有7%~8%,最低甚至僅4%~5%。”他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

針對業內所指出的“動畫電影回報慢”的擔憂,王長田及光线傳媒團隊也有自己獨到的看法。

他們認爲,動漫行業具有門檻高、周期長和風險較大等特點,但其同時具有成本可控性強、成功作品的利潤率高、受衆範圍廣、可系列化等優勢。“拿美國市場爲例,1元錢真人電影票房可能有3~5元衍生收入,而1元錢動畫票房可能產生10元錢衍生收入。”這樣算來,動畫電影的前期投入顯然是值得的。

抱着這樣的樂觀態度,光线傳媒以“投資”的方式切入動畫電影,先後選中投資了《大魚海棠》和它背後的公司彼岸天文化,以及《大聖歸來》和它背後的公司十月文化。

2015年,《大聖歸來》獲得超9億元票房,被視爲“國漫崛起”的標志,算是初步驗證了王長田的投資眼光。他趁熱打鐵,於同一年在光线內部成立了專門的動畫電影平台——彩條屋影業,出擊投資超20家動漫產業鏈公司,彼時市面一個誇張說法是,“中國一半的初創動畫公司是靠拿光线的錢存活着的”。

大手筆投入下,彩條屋參與的多部動畫電影接連問世,挫折卻也隨之到來。

2017年至2020年的多部動畫電影,包括《大護法》《昨日青空》《大世界》《妙先生》,要么票房不及預期,要么叫好不叫座,更別提重現《大聖歸來》的輝煌了。

直到2019年《哪吒1》問世,斬獲50億元票房,2025年《哪吒2》再創超百億佳績,王長田的動畫夢才得以重現曙光。

而兩部哪吒電影的大獲成功,背後都少不了一個重要人物——導演餃子。

尋找“餃子”2008年,當光线傳媒還在爲轉型拍電影上下求索時,餃子早已在動畫電影領域小有成就。

餃子本名楊宇,1980年出生於四川省瀘州市,他和王長田有一個共同點,都不是學電影出身的,卻都對動畫電影執念頗深,只不過,王長田演繹的是“棄筆從導”,餃子演繹的是“棄醫從導”。

餃子父母都在醫院工作,他報考大學也就聽從父母安排,就讀了華西醫科大學(現四川大學華西醫學中心)。

但餃子貫徹了哪吒人設中“我命由我不由天”的精神,畢業後選擇了一條從零基礎开始的動畫之路。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廣告公司做動畫師,薪水不錯,又是自己喜歡的事情,不料公司商業項目太多,迫使餃子離職,頂着經濟壓力和旁邊人的不理解,开啓煎熬的“家裏蹲”模式。

在長達三年半的時間內,他憋在屋裏自學動畫,制作動畫,和動畫過日子,維持着客廳、臥室、廁所的三點一线生活。

2008年,餃子交出第一份作業《打,打個大西瓜》,該片時長16分鐘,沒有一句台詞,卻在國內外橫掃30多個大獎,被網友稱爲“華人最牛原創動畫短片” “國內最具內涵動畫片”。馮小剛看後,更是直接向餃子發出了合作邀請,表達了希望未來能與他合作的愿望。

次年,餃子在成都創立“餃克力”動畫工作室,然而一個現實是,雖然在圈內小有名氣,公司生存靠的卻是一個接一個的外包項目,餃子陷入了剛畢業時的困境。

2025年2月,北京,餃子接受採訪

轉機發生在2015年,彩條屋總裁易巧從北京飛去成都找到餃子。經餃子了解,彩條屋是由光线影業100%控股的動畫電影廠牌,正在全國各地搜羅有潛力的動畫長片導演。對方正是在看過《打,打個大西瓜》後,來詢問自己,“是否能沉澱3到5年的時間,去制作一部長篇動畫作品。”

事後,光线傳媒方面透露出選中餃子的另一層有意思的原因,公司當時選導演的標准有兩個,一是窮,二是窮但一直堅持着。他們看到餃子後,發現非常符合這兩個標准,雙方一拍即合。有才華的餃子,投入到立志要做好中國動畫電影的光线傳媒的懷抱。

第一部電影拍什么呢?餃子聯想到中國動畫的前世今生,上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大鬧天宮》和《哪吒鬧海》兩部佳作給予他很多靈感。後來的事情大家就都知道了,餃子選定《哪吒》作爲自己的長篇動畫處女作,該片2019年一上映,便在口碑和商業上都取得了空前的成功,創下了多個動畫電影票房紀錄。據悉,該電影耗時三年,實際參與的制作人員超過1600人。

據易巧介紹,餃子走完最後一站路演就回去閉關,开始構思第二部的故事。雖然上映計劃還沒有,但憑他對餃子的觀察,餃子上下班時間准時,工作非常有規劃,所以預測可能四年左右,第二部哪吒能出來。

從2025年春節的放映時間看,《哪吒2》比易巧預測的時間晚了一點。相比於上一部超1600人的制作班底,在前後五年的制作周期裏,《哪吒2》總共參與的制作人員超過了4000位,1900多個特效鏡頭也超過第一部的1400多個。

如今,度過最黑暗的打磨期後,餃子的個人回報着實不菲。

據中研網粗略計算預測,除了導演費以及可能的導演分成等收入,餃子還可以通過旗下公司可可豆動畫等參與《哪吒2》的分账,最終收入可能達到10億元。

“哪吒效應”之後一部出色的電影,只有特效加持遠遠不夠。前面講到,光线傳媒作爲出品方,早期沒少在動畫電影上失利。

2020年,有投資者在互動平台上用“不敢恭維”來評價當年的動畫電影《妙先生》,直言整個動畫都在平鋪直敘講道理,故事性完全被掩蓋。

光线傳媒聽從了該投資者的建議,並承諾未來在項目選擇上,將更加關注劇本“講好故事”的能力。

在文娛產業分析師張書樂看來,光线講故事的能力,在《哪吒2》身上得到了驗證。“電影是對中國經典的爆改而非魔改,這是其獲得成功的最大因素。”張書樂稱,《哪吒2》根植於經典,將中國文化和潮流文化進行融合,形成國潮,並用二次元的方式,將武俠、喜劇、神話、戲曲等多種文化形式融合在一起。

此外,他還對《財經天下》表示,動畫電影一直是國內影視市場上的短板,短板就意味着藍海,“全年齡向”在《大聖歸來》後已經成爲中國動畫的新路徑,彩條屋則通過《哪吒》系列拓寬了這一路徑,實現了增量市場的達成。盡管主力依然是“新青年”,卻實現了國漫破冰、受衆破壁、消費破圈。

在擴圈這件事上,王長田2016年不惜一切代價拿下票務網站貓眼也起到很大作用。中國電影文學學會副會長汪海林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稱:“光线入股貓眼直至控股貓眼,在排片發行中佔據優勢,和其他的民營電影公司逐漸拉开差距。”

可以肯定的是,蹚出哪吒這條爆款路徑後,光线傳媒未來仍會加大對動畫電影的投入。

公司目前擁有彩條屋和光线動畫兩條業務线來推動動畫電影的創作、制作。彩條屋肩負的任務是和被投資的公司進行合作,光线動畫主要工作是對頻被提及的“中國神話宇宙”進行規劃和管理。光线傳媒表示,目前已經具備每年2~3部動畫電影的生產能力,在AI等基礎上,未來有機會達到每年4~5部的制作規模。

王長田在公开發言中屢次爲“中國神話宇宙”造勢,稱要在幾十年完成幾十部作品,並將其與漫威相比較。

但問題是,他能保證以後的每部都成爆款嗎?

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光线傳媒這幾年的業績波動一直不小。

《財經天下》梳理公司歷年年報發現,2011年上市至2017年,公司扣非淨利潤從1.72億元逐漸漲到5.19億元,2018年變爲-2.85億元。公司收入前五名的電影有《一出好戲》《超時空同居》《悲傷逆流成河》以及《動物世界》,其中票房最高的爲13.55億元,票房最低的只有3億多元,電影及衍生品收入較上一年縮水12.99%。

反倒是當年靠出售持有的新麗傳媒全部股權,獲得非流動資產處置損益22.39億元,借此補充了公司現金流。

2019年,受益於哪吒電影的成就,公司扣非淨利潤較上一年暴漲404.54%,達到8.68億元。同期公司電影及衍生品的營收增長134.99%至25.32億元,佔營收比重接近90%。

隨後的2020年至2023年,光线傳媒扣非利潤又分別回落至2.35億元、-4.45億元、-7.87億元、3.88億元,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扣非淨利潤爲4.33億元,如若沒有《哪吒2》的帶動,推算2024年全年扣非淨利潤仍無法達到2019年的峰值。

由此可見,公司業績波動,與爆款的出沒具有較強的相關性,甚至有網友給出“餃子救了光线傳媒”的說法。

更令人擔憂的是資本市場對光线傳媒的態度。

2月17日,光线傳媒盤初觸及漲停後急轉直下,嚇了投資者一跳。截至當天收盤,光线傳媒股價大跌14.6%至29.66元/股,市值跌至870.11億元。與上一個交易日相比,市值蒸發了148.73億元。2月18日上午,光线傳媒股價仍在回調。

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從1月17日至今,除2天時間外,光线傳媒的淨流出額都遠高於淨流入額。市場分析稱,影視股股價巨震背後,是獲利了結、市場情緒和業績可持續性擔憂共振所產生的效應。《哪吒2》票房利好後已大幅上漲,部分投資者選擇獲利了結,從而引發股價回調。

如果光线傳媒把期望寄托於下一部哪吒的誕生,那期限可能過於遙遠。餃子近日坦言,之後如果有《哪吒3》《哪吒4》,故事觀、世界觀會越來越龐大,進入故事的人物會越來越多,可能漸漸會推動到“封神大战”。“但這個想起來我都有點怕怕,因爲第二部我們已經沒給自己留余地了,第三部確實是很難突破的。”

張書樂指出,“在續作要等多年、可能跳票之下,如何通過其他配合手段,如聯名、番外、IP遊戲或主題公園等,保持IP熱度,是光线傳媒面臨的重要挑战之一。”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哪吒帶飛的東北富豪,有了新煩惱

地址:https://www.newsipad.com/article/1888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