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計在於春”,春天是採集各種野菜嘗鮮的黃金時期。野菜,作爲大自然賜予我們的天然綠色食品,營養豐富且口味獨特,深受人們的喜愛。在美食文化豐富的廣東,人們對野菜也情有獨鐘。我爲大家介紹廣東人春天常喫的6種野菜,它們鮮嫩脆爽,季節性極強,錯過了可就得再等一年。

第1種、蕨菜:

蕨菜是一種古老的野菜,早在春秋時期就有關於採摘蕨菜的詩句。蕨菜外觀獨特,尚未舒展的嫩葉呈蜷曲狀,故而又叫龍頭菜。其口感脆嫩爽滑,略帶有黏液,營養價值頗高。蕨菜中的粗纖維能促進胃腸蠕動,還有提神、去油膩、助消化的作用。烹制蕨菜時,最好先進行焯水處理,這樣既能去除苦澀口感,又能去除部分有害物質。

第2種、馬齒莧:

馬齒莧也是廣東人喜愛的野菜之一,有些人易將其與馬蘭頭混淆,實則它們是不同的野菜。馬齒莧生命力頑強,在水邊、田野路邊等向陽處常見。它具有清熱解毒和祛溼的作用,新鮮馬齒莧口感脆嫩,略有些酸。常見的烹飪方式有涼拌馬齒莧、馬齒莧粥、馬齒莧豬肝湯,還可用於涮火鍋。不過要注意,食用馬齒莧後不宜在日光下暴曬,否則容易誘發日光性皮炎。

展开全文

第3種、薺菜:

民間有俗語雲:“三月三,薺菜做靈丹。” 薺菜屬十字花科植物,田間地頭隨處可見其身影,是備受人們喜愛的可食用野菜。薺菜富含維生素 C 和鈣,具有明目、養胃、消食化積的功效。其喫法多樣,可涼拌,清爽可口;可炒菜,香味四溢;可燉湯,湯汁鮮美;用來包餃子,更是鮮香無比,煮雞蛋也是不少人的養生首選。

第4種、艾葉:

艾葉多野生於路旁、菜園旁、山坡等地,生命力極爲頑強。從古至今,民間就有食用艾葉的傳統,艾葉不僅能入膳,還具有藥用價值。其莖、葉含有揮發性芳香油,散發着獨特的香氣,有調經止血、散寒除溼之效,能增強人體抵抗力。廣東人常將其制作成 “艾葉茶”“艾葉餈粑”“艾葉湯”“艾葉粥” 等美食,品嘗後齒頰留香,深受百姓追捧。

第5種、灰灰菜:

灰灰菜,別名野灰菜、灰蓼頭草等,生於田間、地頭、坡上、小水溝旁邊,其莖和葉均可食用,可炒可涼拌,口感柔嫩鮮美,營養價值高,鈣含量高達 200mg 左右,被稱爲 “天然鈣菜”,對促進兒童生長發育有一定的保健功能。雖然灰灰菜無毒,但和馬齒莧一樣,食用後不要在日光下暴曬,以免引起日光性皮炎。

第6種、馬蘭頭:

馬蘭頭又名 “紅梗菜”“馬菜”“雞兒腸”,這種野菜通常生長在路邊、田野、山坡上,色澤蔥翠,是藥食兩用的食材,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一般可涼拌、做湯、包餛飩等,食用前需先用水焯一下,再用清水洗去苦味,這樣能更好地展現其清新爽口的口感。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廣東人最愛喫的6種野菜,外地人不喜歡,養生價值高,好多人喫過

地址:https://www.newsipad.com/article/1890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