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查看往期內容>>>
千呼萬喚之下,任天堂終於在昨晚正式發布了Switch2,但玩家們的反響和NS初代相差甚遠。
數量可憐的首發陣容,乏善可陳的新機創新,以及日區“國補”的價格優待,讓期待已久的玩家憤怒不已。盡管這次的直面會上多了許多第三方遊戲的身影,看似任天堂走在“开放包容”“國際化”的路上,但整場發布會下來還是給人一種“开倒車”的感覺。
內置“視頻會議”被拿出來大書特書;發布會絲毫不提定價,但在結束才公布“鎖區日語版七折優惠”的消息;讓大家猜測許久的C鍵、鼠標操作結果毫無新意。
策略保守、解決問題的方法別扭、過分強調合家歡的基本盤,怎么看任天堂都是在回到原來那個守舊的形象上,像個從不網上衝浪的中老年人:新點子不夠有趣也就算了,宣發完全拉了一坨大的,絲毫沒考慮互聯網環境下這意味着什么樣的傳播災難,哪怕你是任天堂的忠實粉絲,都可能會覺得這機器發布得相當膈應。
如果說初代的Switch是任天堂走向遊戲圈子、走向現代化邁出的一步,那現在Switch2的表現就是現代化革新的強弩之末,而這一切,早在去年11月推出的“Nintendo Music”APP(以下稱爲“任天堂音樂APP”)中就初見端倪。
就作爲一個APP來說,“任天堂音樂”本身還不錯。它提供了任天堂官方的遊戲音樂,按照遊戲、風格分類,有許多精選播單,還支持像遊戲裏那樣無縫循環播放。使用也無需額外付費,只要你購买了NS上的會員服務,就可以連帶一起使用。
除了一點,對於精通網易雲、QQ音樂、酷我、酷狗的中國玩家來說,這不就是“脫褲子放屁”嗎?
正所謂“秋褲套棉褲,必定有緣故”,簡單來說,現在你能在各大主流音樂平台上聽到的任天堂遊戲音樂,都是非法的,最起碼也是處於灰色地帶的產物,特別是國外的玩家,真的“苦任天堂久矣”。
而在這背後,是任天堂、乃至整個音樂產業“屎山”一樣的守舊策略,無不在挑動你的生理不適,意外的契合Switch2的“盛大”發布。
你大可以將所有日本公司的擰巴習慣總結爲經典的日式守舊弊病,就像是前幾年還在用軟盤和傳真機辦公的日本某政務機關和某銀行,但在這一句話的總結背後,還是有很多謎團。
比如,既然任天堂從未在網絡上發行過歌曲,那這些音樂是哪來的?總不能是物理黑客從任天堂本部偷出來的吧?
事實上,任天堂並不是完全不賣音樂,只是和軟盤辦公的做派很像,他們只賣CD。至少在任天堂音樂APP上架之前,絕大多數遊戲配樂都只以CD的形式售賣。
這是《集合啦!動物森友會》的原聲CD
在現在這個時代,實體CD又貴又難用,收藏價值遠大於實用價值,但在任天堂官方APP上架之前,CD是你收聽任天堂音樂的唯一合法渠道。
當然,沒人攔着你把CD音樂翻錄成數字文件,或者下載別人翻錄的數字版(這已經構成了盜版行爲)放在手機裏聽,這一做法幾乎就是所有國內音樂平台給出的解決方案。
現在帶光驅的電腦都很難找了
那國內音樂平台不是在傳播盜版嗎?我只能說,如盜。
全球範圍內的音樂發行產業,定型於上世紀的七八十年代,在這個時間點上,他們顯然無法進入中國市場。現在,你能在音樂平台上聽到全球的歌曲,從商業的角度上來說是一個特別經營案例,就像國行遊戲機、蒸汽平台之類的一樣是有別於其他地區的“個例”。
日本遊戲音樂版權的授權流程。PPT原圖來源於“CEDEC+KYUSHU 2018”會議上,知名遊戲音樂公司Noisycroak的代表坂本英誠的演講
就像早年網上的傳聞:“央視購买了龐大的授權曲庫,所以CCTV的節目使用日本動畫的配樂是合法的”,國內的音樂平台大多也是和唱片公司,經紀公司,或者“版權協會”籤署一個統合性的合同,定期上繳“保護費”,就可以擁有旗下曲庫的授權。
但令人迷惑的是,在Jasrac的曲庫搜索平台上顯示,任天堂的音樂僅登記在冊,卻普遍沒有委托他們管理著作權(Jasrac是日本音樂著作權協會,被委托管理的音樂著作權達日本全部音樂產品的95%以上),而Jasrac的對家NexTone手中的版權更是寥寥。
而從另一方面來說,以《塞爾達傳說:荒野之息》的原生大碟爲例,其發行方“日本古倫美亞唱片”是Jasrac的合作夥伴,很可能就實體CD本身,Jasrac有一定的管理權力,但商用授權等的權力仍然握在任天堂手裏。
不過不管怎么說,最終的結果是,在中國市場,高高在上的版權巨頭們並不是很在乎你聽的歌是來源於數字發行版,還是CD版翻錄,反正授權費已經拿到了。
正因如此,國內的音樂平台姑且還能落得個“三不管”,至於國外,那是一片血腥的地獄。
在國外,由於實體音樂產業根深蒂固的影響,一首歌能否被錄制成實體CD發行和能否在平台上發行屬於兩碼事,而任天堂完全沒打算在平台上發行。
如果你在國外的音樂平台上搜索任天堂的音樂,你只會見到海量的獨立音樂人“翻奏”版本,差不多類似於B站上的“唱見”之類的行爲。由於任天堂官方音樂的空缺,所以他們將作品整理成合集和播單,填補這一塊的空白。得益於任系遊戲在歐美市場強大的影響力,這些翻奏集也會爲他們帶來不小的人氣。
在Spotify上以“塞爾達”爲關鍵詞的搜索結果
但,這終歸不是任天堂的“真跡”,更別提大多數音樂人都會在其中加入不少自己的改編。
那任天堂官方做了什么呢?除了少數幾張專輯以外,絕大多數的任天堂音樂都沒有面向普通用戶的官方數字版。不論是Apple Music,還是Spotify,或者Youtube上,任天堂官方放出的音樂都寥寥。有愛好者將翻錄的或者解包而來的音樂放在Youtube等平台上傳播,也會被任天堂“光速出警”。
不是,任天堂怎么就這么小氣呢?
在繼續“聲討”任天堂之前,我得先替老任找補一下。客觀的來說,老任也有一點苦衷,特別是有些老遊戲的音樂,不是拿出來拍拍灰就能發行的,起碼那些原本使用卡帶存儲的遊戲,不行。
這裏說的卡帶,並不是現在的NS卡帶或者NS2上的“鑰匙卡”,而是那種大塑料殼子裝着的老家夥。
在任天堂使用光碟存儲遊戲之前,從FC到SFC再到N64三代任天堂主機的單卡帶最大容量,也就只有64MB,這點大小別說放下一個遊戲的全部音樂了,塞兩首無損音質的音樂都費勁。
所以,當時真正存儲在卡帶裏的是“樂譜”,以及配套樂器的“聲音採樣”,實際運行起來,就和B站的鬼畜視頻一樣,用現場變調的方法,由芯片“演奏”給你聽。
可以理解爲電動八音盒
所以對於這些遊戲來說,哪怕任天堂手中擁有每一個遊戲的完整拷貝,那這些音樂也只是一堆待整理的樂譜,要全部收拾成一套可發行的MP3(或者別的什么格式),是一項說大不大,說小不小,但絕對很麻煩的專項工作。
但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任天堂似乎並不缺人去做這件事。
在“任天堂音樂”的官方APP上,有來自各個時代的遊戲音樂,其中就不乏卡帶時代的經典名曲。不過這顯然是一項長期工程,即便是他們自己的官方APP,其中的音樂也遠遠沒有做到全收錄,仍然在採用逐步更新的方式,不定期給其中添加新舊樂曲。
昨天的直面會使用了《F-Zero GX》的畫面演示“虛擬主機”服務,而就在直面會之前幾天,任天堂音樂APP上就“正好”更新了《F-Zero》的音樂。
任天堂肯專門开發一個專用的APP來讓粉絲欣賞自家的音樂,就說明他們並不是在專門和玩家對着幹,但爲什么他們不愿意在主流的音樂平台上發行音樂呢?
盡管任天堂從未公开表示過態度,但大家普遍認爲任天堂是在忌憚美國版權法律中的“機械許可”條款。
所謂“機械許可”,指的是一旦音樂作品在美國正規出版上架,那其他人可以在自己的歌曲裏使用這段音樂,或對其進行再加工,也就是業內常說的“採樣”。而這是一個強制的許可,只要歌曲正規上架,就代表你已經同意了。
這其中的邏輯有些類似於“引用”,將音樂比作是一本書,你總不能阻止別人引用你書本裏的句子,說這是在抄襲吧?但問題就在於,斷章取義也是引用的一種,任天堂大概率就是在避免這種事情的發生。
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任天堂的音樂還是廣泛地出現在各種油管主播的視頻裏做背景音樂,網上仍然有茫茫多的人們正在翻奏或二創任天堂音樂。任天堂還要保持過度的謹慎,真的有意義嗎?我很難說。
Spotify官方整理的《超級馬力歐兄弟》電台,其中的音樂全部來源於獨立音樂人的翻奏
也正因如此,這更讓人懷疑,可能這背後沒有那么多的彎彎繞,只是因爲“祖宗之法不可變”。
那如果困擾大家這么久的問題,只源於這樣一個可笑的原因,究竟還有多少別扭的背後,都是“祖宗之法不可變”呢?那大概就只有任天堂自己明白了。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NS2雖然很爛,但任天堂還能更爛
地址:https://www.newsipad.com/article/1952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