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清明檔的電影中,由馮小剛導演和趙麗穎合作的《向陽花》備受矚目。影片聚焦出獄女囚的社會困境,想要以女性群像展現扶持互助、向陽而生的主題。

名導演+頂流女演員,現實題材+女性話題,buff疊滿之下讓人生出很高的期待。可是上映以來,影片累計票房突破了1億,口碑和評價卻呈現兩極分化,豆瓣評分6.5,爭議較大。

1號也去看了這部電影,想從「演繹」和「劇情」兩個角度談一談,《向陽花》是如何在觀衆心中一步步減分的?

01.演繹:「劇圈buff」失靈了

演員演技的好與壞,最簡單也最直觀的檢驗方法是,觀衆在觀看過程中情緒是否能被其帶動與感染,有沒有被代入進去,有沒有因爲他/她的快樂、悲傷、委屈、憤怒,你也會开心、難過、不平、生氣。而在觀看過程後,他/她所飾演的人物是否給你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久久難忘懷。

電影《向陽花》中,給1號留下印象最深的是由蘭西雅飾演的毛阿妹/黑妹和王嘯宇飾演的黃毛。兩個人的關系較爲特別,一個是從小被偷竊團夥撫養、訓練的孤女,另一個是在「老爹」手下做事,偏愛小妹妹的哥哥。由於爲了應對被捕後的警察審訊,他們從小就被燙傷喉嚨,不能开口說話,所有的交流自然要通過手勢、表情、動作來表達。當一個人被剝奪了說話的權利,他一定是很委屈的,心底的情緒自然更加澎湃與飽滿,這些限制條件其實爲演員增添了發揮空間。就如同在電影《第二十條》中趙麗穎飾演的郝秀萍,當她被逼上絕境、站到高樓的一刻,無法言說,所有的情緒在她的表情中、眼淚中、手勢中宣泄、流淌,觀衆的心弦也爲之顫動。

展开全文

人物的演繹除了需要飽滿的情緒,還需要生動的細節。在黑妹與黃毛的相處中,有一個「捏臉」的動作仿佛是二人獨特的鏈接。當黑妹第一次執行老爹下達的偷竊任務時,黃毛指責她,很危險,幹嘛逞能。黑妹說,有你在,我不怕。黃毛寵溺地捏了捏她的臉。當黑妹出獄,黃毛來接她,久別重逢後的相見,黃毛第一時刻捏了捏她的臉,黑妹一半嫌棄一半無奈地打掉了他的手。當黑妹提出自己不想再做賊,黃毛爲她承擔,放她離开時,黑妹哭了,黃毛最後一次捏了捏她的臉,並拭去了她的眼淚。一個小動作,卻有千鈞重,人物關系與情感表達都鮮明地傳遞出來。

《向陽花》的故事主线是圍繞高月香和黑妹兩個女主展开的。兩個人都承受着命運的苦難,卻仍保持善良的底色,「向陽花」的性格中需要有一份堅韌。這樣的堅韌,可以時刻從蘭西雅的眼神中感受到,卻很少在趙麗穎的表演中察覺。

趙麗穎飾演的高月香在電影中有一個外號,叫「白狐狸」,這昭示了她的人物性格,是狡慧的。爲了賺給女兒安裝人工耳蝸的錢,也由於文化認知低、法律意識淡,她被人誘騙做起线上賣淫的非法生意而入獄。但她有自己的信條:不惹事、不怕事。別人打她,她一定要打回去,她保護聾啞的黑妹,也敢於反抗一切不公。雙重的反差,交疊出人物的魅力。

但是趙麗穎的演繹,卻像一只「小白兔」。除了大开大合的戲份外,熒幕上趙麗穎的臉大部分時間是平淡的,你無法從她的眼神中讀到任何內容,甚至很少感受到這個人物是鮮活的、成立的。

有一場戲讓1號印象很深地感到出戲。因爲黑妹的「手藝」,二人找到了一份在商場推銷賣門鎖的工作。高月香手持話筒,大聲叫賣。趙麗穎的話筒離嘴很遠,而且仿佛拿不住似的。這讓1號想到的是:她非常不適應這個身份。但高月香不應該是善於變通的嗎?扮演圍觀群衆的群演圍着二人提問,懟臉的鏡頭讓人捕捉到她眼神中的一點尷尬,提醒着觀衆:她是趙麗穎,不是高月香。

電影是放大的藝術。它讓被忽視的細節顯影,讓隱祕的情感宣泄,讓邊緣的聲音被聽見。短短的幾個小時,需要整個團隊成千上萬的「幾個小時」雕刻而成。熒幕上一絲的情緒流露,需要演員心底的感受如大海般磅礴。

也許是因爲人到中年,有了看淡一切的坦然與平靜,需要與本身及其適配或能觸動內心的角色才能「有效表演」;也許是因爲明星常被審視,早已將自我包裹起來,習慣性地防御與戒備,平靜的面孔讓你讀不到任何故事;亦或是電影與電視劇的演繹本就天然有「壁」。不只是趙麗穎,從劇圈到影圈「buff失靈」的頂流演員還有胡歌、劉亦菲……胡歌接連拍攝的幾部文藝電影《南方車站的聚會》《不虛此行》《走走停停》票房勉強破億,討論度也幾乎爲零。劉亦菲在最青春的年紀演了十數部電影,讓人記住的角色寥寥無幾。

究其原因,1號認爲有二。一方面,電影和電視劇的受衆不一樣,大部分電影觀衆通常會根據導演、演員、題材等精心挑選電影,決策更爲謹慎,整個觀影方式也更爲沉浸,需要觀衆高度地投入。看電影是社交屬性較強的一種娛樂方式,朋友聚會、戀人約會常常會選擇走進電影院,所以票房受檔期影響較大。電視劇觀衆則更爲廣泛,有粉絲群體,有上班族,有中老年人,長劇集可多次觀看,適合在通勤、喫飯等零散時間播放,也可當做客廳背景音作日常消遣。劇集的「追劇周期」也可產生社會討論熱度,影響力更易擴散、發酵。

如果將電影比作往觀衆心裏扎的一根針,那么電視劇就是往世上撒的一張網。演員的「劇圈buff」其實就是觀衆緣和國民度。

另一方面,對於演員來說,電影和電視劇的演繹可能並不相通。電影更注重細膩的微表情和肢體語言,電視劇則更依賴台詞和外放的情緒。電影將人物的弧光高度濃縮在兩個小時之內,電視劇則用數十集展現人物的漸進式成長。

如果說電視劇表演像自然潤喉的白水,允許冗余和即興,體驗派演員見長;那么電影表演就像蒸餾提純的烈酒,台詞、眼神、停頓都必須精確到幀,方法派演員則更勝一籌。電影表演,是把人一生中最致命的瞬間,煉成一顆子彈,對准觀衆的眉心开槍。

02.劇情:不是一篇高分作文

減分的第一步是演員的演繹不及預期,第二步則是對主題的刻畫不及預期。

拍電影,就像寫作文。如何巧妙、精彩地講好一個故事,並准確地傳達出中心思想,讓評閱的觀衆感動、震撼、領悟到什么程度,是一個導演的功力所在。

一部電影的品質,可以用其所有元素(畫面/台詞)與主題的回歸R²來度量——解釋力越強,得分越高。換一種說法,散亂的作品就像撒了一把沙子,而傑作的每顆沙粒都朝着同一束光——那束光,就是它的名字。

走出電影院,過了1天、3天、甚至1周,《向陽花》留在1號腦海中的不是高月香爲救女兒與命運抗爭的英雄敘事,而是從小長在賊窩的毛阿妹在生存與本心之間的周旋掙扎。不是前者不夠明亮,而是後者太過灼目,相比之下,自然顯得暗淡。

而對於群像的刻畫,女獄警鄧虹「警囚一家親」的救贖或許感動,但略顯失真;王菊飾演的胡萍較爲自然,可惜只是鑲邊;程瀟的角色資本硬加有些明顯。當觀衆的眼眸追着黑妹與黃毛的軌跡遊走,向陽花的花心就成了被遺忘的空白,這篇作文偏題了。

其次,所謂「好題一半文」,「向陽花」這個題目似乎就不夠深刻。

三名逃犯在警察的追查和內心的煎熬下走向自我毀滅,《烈日灼心》探討了罪與罰、人性與救贖;特工們如履薄冰,深陷死局仍堅守信仰,《懸崖之上》既寓意行動的危險,又揭示了忠誠與生存間的兩難;單親媽媽與鄰居女孩在愛情、事業、家庭的多重挑战中尋找自我價值,真正的《好東西》不是別人眼中的成功,而是自己認可的快樂與自由。

《向陽花》的「向陽」指逆境中頑強生長的力量,「花」代指女性。影片似乎只是表面點題,比如「向陽花合唱隊」,「向陽花微信群」,「向陽花洗車隊」;實則並沒有觸及到出獄女囚、也可以說是底層女性的真實困境。

被保安欺辱搶錢、幹保潔被污蔑偷竊、賣酒被老板性侵,每個場景像是無數塊碎片,卻拼不成完整的圖畫。只是苦難的羅列和呈現,並沒有探討現象的成因及解決辦法。雙女主线注定了關系需要衝突起伏,二人從鬧翻到和好,再到鬧翻再和好,顯得刻意爲之。而結局匆匆,就像包了一頓大團圓的餃子,只有浮於表面的安和。

同樣以監獄爲背景,講述囚犯的故事,位居豆瓣top1的電影《肖申克的救贖》中也提到了出獄人員的社會融入問題。長期的監禁摧毀了人的意志,他們很難適應早已變化的社會。而「希望」是珍貴的,只要心存希望,就一定會擺脫「制度化」的思維,重獲新生。

其實,《向陽花》中也有一個更值得深刻挖掘的主旨,就是——尊嚴。

高月香爲了跟老板要回毛阿妹的工錢,不惜出賣色相,無恥的老板想要和高月香發生關系,毛阿妹一酒瓶子砸過去,這一砸,把緊緊抱在一起的兩個人砸散了。高月香說,你這么幹,我們還要賠他錢,我還要攢錢接回孩子。毛阿妹說,爲了錢,你連尊嚴也不要了嗎?

二人分道揚鑣,高月香瘦小的身影獨自夜行在空曠的馬路上。鏡頭慢慢拉遠,畫面逐漸寬闊,將路邊大大的宣傳標語也囊括進來,赫然印着兩個字,自尊

這一句台詞和一個鏡頭讓1號印象很深。尊嚴使人感受到自己作爲獨立個體的價值,而非工具或客體。人權理念的核心正是「人因其存在而享有尊嚴」。法律禁止虐待、歧視,本質上是在保護尊嚴。道德譴責不公正,也是因它侵犯了人的尊嚴。

有過前科的刑滿釋放人員重新進入社會,免不了遭受歧視和打擊。但即使他們處於社會最底層,同樣需要尊嚴,也值得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他們的反抗與犯罪是不是源於尊嚴感的缺失?當他們受到尊重,是不是也會積極生活,努力奮鬥?

又或許,尊嚴不是別人給的,而是自己爭取的。尊嚴賦予苦難以意義,在極端的困境中,保持尊嚴也能讓人找到活下去的理由。捍衛尊嚴,則是捍衛人之爲人的根本特質。

1號結語

「馮小剛導演的輝煌時代已經過去。」或者說,每位創作者都有自己的局限性,在自己的圈層中成長,從自己的生活中體悟,於自己的時代中發聲,真實的表達才能產生廣泛的共鳴。

好電影是土壤裏長出來的,沒有真正理解過底層女性的真實生活,就別試圖消費她們。

而對創作的敬畏就是,永遠不要低估觀衆。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向陽花》是如何一步步減分的?

地址:https://www.newsipad.com/article/1968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