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象娛樂
文丨慄子酒
誰能想到,有一天追劇會被一顆梨給嚇到。
從臥室跑到院子,從家裏衝向街道,晃動的鏡頭、詭異的眼神,四面八方而來的陌生人,嘴裏只說着“喫顆梨吧”,一時間,梨仿佛成了甩不开的夢魘。“從此不敢再正視梨”的彈幕隨之刷屏。
這是近日空降愛奇藝开播的《無憂渡》中的一個場景。該劇聚焦人妖共存的世界,女主段半夏(宋祖兒 飾)因“陰陽眼”的天賦,結識了身爲捉妖師的久宣夜(任嘉倫 飾),與人面鴞交手之後,半夏父親的離奇死亡讓兩人开始了一同捉妖之路。與此同時,半夏經常夢到的奇怪夢境、宣夜身上背負的滅門慘案等,也逐漸浮出水面……
單元劇中案套案
懸疑度拿捏得剛剛好
從目前播出的內容來看,《無憂渡》採用了標准的單元劇的敘事方式,劇中的情節推進過程,也有明顯的一案接一案的懸疑线,但追平更新看下來,《無憂渡》並不能算是純粹的懸疑劇。
一來,劇中引入了志怪元素,每一個案件的發生不只有人爲,還有妖的參與。站在觀衆的上帝視角,案件的發生過程和兇手是誰都不是吸引人關注案情的主要謎團,起到這一作用的點在於兇手爲什么要這么做。
基於這樣的敘事邏輯,《無憂渡》情節推進的節奏在無形中被加快,剜人喉的賊人是人面鴞,年輕女子死後變蒼老,是中了鏡妖的邪術,謎底幾乎在案件發生後就被揭开,給人以懸疑劇的另一種爽感。
二來,《無憂渡》並沒有止步於表層懸疑,而是在單元劇之間,形成案中有案、環環相扣的敘事思路。
比如劇集开篇,半夏與父親回到柟陽老家,表面上是回家探親,參加哥哥的婚禮,同時也埋下伏筆,爲父親之後的死做引,回家的真實原因則是父親被妖盯上而逃命,這一线索的展开也推進着故事進入下一單元。同樣的懸疑暗线還有人面鴞的伴生妖,半夏的夢、宣夜對過往的隱瞞等,觀衆也由此一點點被代入其中。
除了明暗懸疑线交織之外,《無憂渡》強節奏的抓人之處,還體現在妖的詭變和人與妖的打鬥等方面。
在敘事上,劇中給了大量妖的視角,通過鏡頭語言去刻畫妖傷人的恐怖氛圍。比如在“碧玉春回”單元,半夏被鏡妖報復時,大量鏡頭對准受驚的半夏,即還原妖的視角。而能夠借鏡面穿梭的鏡妖,則通過追逐、附身、蠱惑路人等方式,讓半夏逃無可逃,被四面八方送來的梨包圍,常見的梨甚至被刻畫成一個恐怖元素。
很大程度上,恐怖元素的介入,填補了懸疑被弱化之後的緊張感。同時,《無憂渡》也花了大量篇幅去呈現以動作戲爲主的打鬥場面,善飛行的人面鴞、喜爬行的音鰻等,整體的動作設計貼合妖的特性,激烈的打鬥也讓劇集的連接更順暢,節奏更絲滑,引人深入。
志怪世界遇上傳統美學
中式恐怖的“味兒”對了
當然,一直以來,在古裝劇賽道,涉及妖神鬼怪的奇幻類內容並不少見,而《無憂渡》的差異點在於亦虛亦實。
劇中並沒有急着去放大“詭異”的部分,而是順着半夏能看到妖的天賦設定,讓觀衆與主角的視角一起,逐漸相信妖的存在。同時,相較於“人妖殊途、不共戴天”的常見設定,《無憂渡》也早早地擺明立場,劇中的世界觀更偏向妖也有好有壞,捉妖師宣夜與兔子妖遲雪的相處即是如此。
甚至爲了立住這一點,劇集還下了較重的筆墨去刻畫山妖的形象,一場山妖婚禮的大場面,將這一面目可怖的妖族內裏的良善刻畫出來,半夏也是由此逐漸接受了世上有妖的事實。
站在劇集創作的維度來說,這一嘗試其實是爲了能夠讓奇幻故事更好落地。沿着這一方向,《無憂渡》的故事雖然發生在人妖共存的架空世界,但時代背景、具體架構、服化道的設計、社會禮儀等方面,則投射了大量的唐朝盛景。劇中的街道、房屋、舞樂、人物服飾、妝面等,都細節化地呈現着唐朝的傳統美學。
比如在劇集开篇,半夏的哥哥與嫂嫂大婚,拜堂時是少見的男跪女不跪的行禮方式,這是武周時期,武則天爲提升女子地位而設置的特殊禮儀。另外,劇中女子的妝面多大氣豔麗,細眉、花鈿、斜紅等都有着鮮明的時代特點,人物見面時最常行的禮儀也是唐宋時盛行的叉手禮。
這些細節的設置,一方面能夠將架空世界拉回現實,強化虛幻故事與現實的連接,讓觀衆更容易代入其中。另一方面,劇中對服化道的深入刻畫,增強了劇集本身的傳統美學底色,也爲劇中的志怪世界留出更豐滿的敘事空間。
這種“豐滿”,不只體現在借助特效去呈現妖的形象,或是借助絲滑的打鬥場面去增強故事的緊張感,更在於將志怪故事與傳統美學相結合,營造出中式恐怖的獨特氛圍。就目前播出的內容看,無論是前期的人面鴞,長發披肩,着一身紅嫁衣食人喉,還是鏡妖通過蠱惑人心讓半夏患上“喫梨後遺症”、季離的執念幻化出“五女殺一妖”的名場面等,都體現出中式恐怖的抓人之處,而中式恐怖的一大支點,即是劇中對中式傳統美學的深入刻畫。
“詭學”再進階
古裝懸疑繼續細化
整體上說,相較於以往同類內容的敘事和表達,《無憂渡》在人物設定、敘事重心,甚至是鏡頭語言、視覺表達上,都做了不少調整。在此之前,志怪類的奇幻內容多伴隨着宏大的世界觀,尤其是在古裝賽道,結合懸疑的劇集創作更多涉及廟堂鬥爭、權利爭奪等,典型如《唐朝詭事錄》系列。
透過這些內容可以看出,市場對此類作品的布局可謂重視,《無憂渡》也不例外,但落點有所不同。據了解,該劇的總導演林玉芬手握多部爆款劇。從早一些的《仙劍奇俠傳3》,到後來的《花千骨》《無心法師》《三生三世十裏桃花》等,林玉芬對古裝、奇幻類內容有相當的把控力。同時,基於其創作方向的一貫性,也決定了《無憂渡》的觀感更輕松。
一方面,《無憂渡》爲了中和懸疑的緊張感和恐怖氛圍,輕喜劇的底色相對更爲明顯。比如兔子妖的形象可愛、性格直來直去也很討喜,半夏與宣夜的相處則常常透露着喜感。
另一方面,盡管《無憂渡》中愛情线並不是敘事主线,但穿插其中的情感脈絡依然細膩、文戲的部分處理自然。在人物設定上,半夏與宣夜,一個智力擔當、一個武力爆表,兩人配合默契,打怪升級的同時互相靠近、共同成長,時不時還撒點“小糖”,甜而不膩。
不只是愛情线,劇中對親情、友情,甚至是主角團之外的人物的情感處理,同樣細膩飽滿。就像伴生妖對主人說不清來由的忠誠、季離對鏡妖既愛又恨的復雜關系……這些筆觸並無刻意煽情,但卻將人性、人妖相處的多面性勾勒出來,也使劇情有了更深刻的情感厚度。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輕懸疑+中式志怪,《無憂渡》的“味兒”對了
地址:https://www.newsipad.com/article/1968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