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上海咖啡榜單,總算來了!
榜單做到第六年,我們覺得是時候重新思考:每年花了這么多時間與精力,這份榜單的最大意義,是什么?
如今的咖啡市場,正卷得讓人目不暇接。越來越多資本還在排隊入場,一家家連鎖品牌开遍大街小巷。對比2019年第一次做榜單,咖啡館數量是越來越多,而獨立精品咖啡館的佔比,其實是越來越小的。
也正是如此,我們越來越珍視那些 逆勢而行,還在堅持用自己的熱愛與心意,灌注到一杯咖啡裏的獨立小店。
在我們跑完近百家店鋪,喝掉上千杯咖啡後,今年上榜的咖啡館裏,有七成都是主理人自己站台的個人小店。
還有不少在做自烘焙咖啡豆,愿意從更源頭的環節去雕琢每一杯咖啡的個性。
在互聯網衆多冷冰冰的數據榜單排名裏,發掘這樣有人感的小店,讓更多人看到咖啡好風味背後的心意,正是這份榜單的最大意義。
在如今更強調個性與審美的獨立咖啡館裏,特調專門店、手衝工作室,都湧現了許多優秀選手。
所以,這次榜單,我們在10佳綜合咖啡館推薦之外,也分出了專門的特調、手衝類推薦,方便大家按喜好打卡。
所有入圍咖啡館,都是多次回訪,反復測試才有底氣推薦。這依然是一杯咖啡真愛粉才能給出的榜單。
根據熱心讀者的反饋,我們重新調整了評分標准,加大了咖啡出品水准、性價比等因素的佔比
當然,咖啡口味不同可以理解,但還是歡迎大家仔細閱讀!
一共16家咖啡館,照例名單都總結到文末,方便你們一鍵保存。如果你也喜歡這份榜單,歡迎轉發在看點贊三連,讓更多人看到出色的獨立上海咖啡館❤️
PS:99%的精品咖啡館都不是爲了應對大量人流而設計的,客流異常高峰時一定會對出品穩定性有影響,強烈建議大家錯峰前去拜訪❗️體驗咖啡館最真實的情況。
接下來,刺激的排名倒數开始
全是我們一杯杯真金白銀喝出來的!
-第10名-
紐巷咖啡 SOFTFOCUS COFFEE
“與有趣豆子的一周一會”
每個周末去紐巷,都像去赴一場期待感十足的約會。
這家咖啡館的模式,放在全上海都獨一無二:开在寫字樓高層,只在周末營業兩天,每周都會更換全新的豆子,如此高頻,幾乎沒有其它咖啡館可以比擬。
也因此每次來紐巷,都忍不住花很多時間慢慢挑,慢慢喝。
作爲一家實力過硬的自烘焙品牌,她們家選豆頗有獨到眼光,時常能在莊園聲名鵲起前挖到寶,上次去喝到一杯2024年COE15名的洪都拉斯瑰夏同批次,店裏盛惠55元。
主理人說,大烘焙品牌就像高樓大廈一樣,而紐巷想成爲大廈之間的巷道,去做一些不那么主流,更小而有趣的產品
圈內很多專業咖啡師都是紐巷的忠實粉絲。一到周末,這裏就變成了咖啡愛好者相聚的會客廳,氛圍特別好。
主理人平時忙於烘焙、測試豆子,周末开放工作室,原本是爲了方便顧客自提產品,也多一些线下交流,漸漸就做成了一家非常規的咖啡館
在紐巷喝咖啡,也像是個大型種草現場。主理人自己站吧台,意式、手衝水准整體在线,常常能表現出這支豆子獨有的細膩風味。
至今還能記得喝到的一支哥斯達黎加美式,真有討喜紅蘋果茶般幹淨甜感。
嘗到合口味的豆子,可以直接买回家,也讓人時刻期待:下一周還能在這裏淘到什么寶藏好豆子?
爲了這樣的新鮮感,很多熟客每周都會固定來打卡,像是一個默契的約定。也別錯過俯瞰梧桐區的开闊窗景,坐在這裏喝杯咖啡,心情都敞亮不少!
-第9名-
Omnibus Coffee
“人廣附近的咖啡綠洲,充電好去處”
人民廣場附近新發現的這家寶藏小店,豆單豐富,出品在线,就像是高樓大廈間的小小綠洲,值得爲它每天上班路上繞幾分鐘來买一杯咖啡,开啓一天。
一進門,目光就會被牆上白板吸引。上面寫的數字,是店裏每支豆子對應的研磨度和水溫,會根據當天的溼度溫度來調整,非常用心。
Omnibus原本是自烘焙品牌,爲其它咖啡店供應豆子,去年开出线下店,豆單自然是豐富:
單是手衝,就有十支左右豆子可選,跟隨產季上新更換,從深烘到淺烘非常全面。自烘焙之外,也有不錯的國外豆。每天還會有隱藏豆單,問問咖啡師,可能有驚喜。
豆卡的不同顏色代表不同積分,熟客可以集卡換豆,很有親切的社區感
意式還有個小亮點:Combo用香港知名品牌OMA定制烘焙曲线的豆子,雖是極淺烘,甜感卻足,55元一套,是人廣附近難得的性價比。
COMBO和拿鐵裏用到的牛奶,是常規牛奶+0乳糖拼配而成,也會增加甜感
店裏只有一台家用意式機,但出品依然水准在线,每一支豆子風味都風味清晰,可見技術扎實。上次去還喝到一杯埃塞的奶咖,觸感如戚風蛋糕一樣輕柔細膩。
店裏也會供應季節特調,風味融合度不錯,感興趣可以一試
小店像一輛活潑的咖啡班車,室內設計也處處呼應巴士主題。
店名中的Omni,指的是咖啡烘焙中,能適應多種萃取方式的“全能烘焙”
白板上方的LED屏,還會滾動播放各種“到站提示”和可愛標語。在這裏喝完一杯咖啡,感覺又可以元氣滿滿奔赴下一站!
-第8名-
BREW ISLAND 煮嶼
“理想中的咖啡小島”
店如其名,煮嶼給人的感覺,就像是漂浮在城市中的一座精致小島。
主理人在咖啡行業深耕十幾年,幾乎是上海最早一批精品咖啡的從業者,對一家“好”咖啡館,有很多獨到的設想。他一力打造出的煮嶼,近似咖啡中的fine dining,通過全方位的細致設計,讓一杯咖啡的體驗與衆不同。
比如說,店裏所有杯子都是定制,質感溫潤,喝手衝的杯子形狀利於聚香,杯口弧度也讓咖啡入口更順滑。
從點單的引導,到端上咖啡時的講解,都足夠細致專業,只要你感興趣,從豆子特色、品鑑要點到背後的選豆邏輯、衝煮原理……都愿意爲你解釋得清清楚楚。
主理人告訴我們,他們對每位客人的服務時間,平均要達到20分鐘以上
對於咖啡本身,也是精益求精。店裏豆子主打自烘焙,從手衝到意式,都只用單一產區的豆子,意在突出咖啡純粹的風土之美。
小小店裏還配備了四台磨豆機(價格不便宜!),三套水系統,就爲了發揮不同豆子的最佳水平。
連店裏的音樂都是精挑細選過的,很適合這個空間
即便熟悉的咖啡,也的確能喝出不一樣的體驗。印象很深的是一支雲南水洗豆,看似尋常,其實是主理人從產地直採的,喝起來有烏梅的酸質,梨子般的清甜,余韻悠長。如果不提前說,很難猜出它是支雲南。
手衝還會配一小片香氣復雜的芒果幹,喝到最後,嘗一小口芒果幹,再回頭來喝咖啡,果香與咖啡酸質結合,又能翻出一層新鮮的風味體驗。
店外種着椰子樹,店裏裝飾着衝浪板和女王鹿角蕨,天氣好的時節,坐在灑滿陽光的桌前喝咖啡,真有幾分海島度假的氛圍感。
不過,也因爲注重體驗, 煮嶼的價格並不日常,手衝98元起步,也是對標星級餐廳的價格。
它不是上班路過隨手买一杯的咖啡店,但如果你想在日常之外,尋找一個可以完全放空,與咖啡共處的奇妙時光,不妨來這裏試試看。
煮嶼還有一個“島嶼漂浮計劃”,不定期邀請獨立咖啡師來接管一日吧台,也是很有意思的快閃活動
-第7名-
井字棋 Tic-Tac-Toe Coffee
“既是優秀小店,也是值得跨區去喝的極客咖啡館”
憑着硬核技術和超高性價比,井字棋第三年登上了榜單。
即便市區有衆多高手,井字棋也依然值得我們遠赴松江拜訪。
主理人开店前,已在澳洲咖啡行業積攢了6年經驗, 不僅出品夠穩定,對咖啡也有深厚理解。
比如店裏的意式,在固定豆單之外,主理人還能根據客人喜好,即興做一支DIY拼配,貼心又驚喜!
因爲在松江,房租壓力相對小,不僅給了主理人足夠的空間來發揮他對咖啡無限的探索欲,也讓咖啡愛好者用更親民的價格,喝到更棒的咖啡。
今年新增了用自烘豆出品、生豆質量更高的Combo,一套45-70元,對比市區咖啡店動輒80+的Combo來說, 性價比非常感人。同一支金標瑰夏,一杯手衝也可以比市區便宜十幾二十元。
哥斯達黎加的蜜處理Combo,黑咖有核果、蘋果的酸質,奶咖也能呈現出豆子本身的風味,像一杯液體芝士餅幹
因爲熱愛鑽研咖啡,主理人還經常在店裏鼓搗、調試各種設備, 處處可見一些充滿Geek感的小細節:
研究淨水系統和調配水,還拉上熟客一起測水;自己用銼刀改造V60濾杯,加快下水速度;把手衝用的手搖磨豆機改裝成電動,達到理想研磨效果的同時更省力穩定……
但在硬核的同時,井字棋也始終履行着一家優秀社區咖啡該做的事情:
居民喜歡喝香氣突出的特調,他自己用玫瑰花蒸餾出純露,做成不甜的玫瑰拿鐵。一點糖都沒有加,但花香卻能放大甜感,喝起來柔和又絲滑。
還有桂花美式,也是用了自己蒸餾的桂花純露,很受熟客歡迎
井字棋幾乎全年無休,工作日早上6:30分,店裏的燈總會准時亮起,主理人總會親切招呼進店客人,認認真真做好每一杯咖啡……
也許不是每次去都有驚喜,但咖啡裏能喝到的熱愛與用心,就是我們喜歡它的理由。
-第6名-
aftertaste Coffee
“先鋒咖啡概念體驗館”
开在前灘的Aftertaste,是一家實力強勁的冠軍店,更是一個充滿未來感的咖啡概念展示館。
意式吧台就不一般:沒有用主流的全自動、半自動意式機,而是擺了一排手動拉杆,用水壺添水的Flair 58,純靠手工出品意式咖啡。
手動帶來的靈活度,讓咖啡師可以用不同溫度、不同水質的水來萃取咖啡,還能針對不同豆子變化壓力曲线,特別適合店裏的淺烘豆,能萃出更飽滿幹淨的風味和口感。
意式都以COMBO形式出品,有趣的是,奶泡都是用Linkbar機器自動打出來的
右側吧台則主打手衝,擺滿各種咖啡界前沿的新奇器具:帶虹吸導管的GX-2濾杯,全球僅2套的SSP Hu刀盤磨豆機……要是遇到張曉博自己(愛樂壓大賽全球亞軍)站吧台,還能體驗到競賽級的衝煮。
吧台後側的冰箱也很厲害:從法國運來的-40°C實驗室急凍冷櫃,專門用來冷凍咖啡豆。
豆子養好之後,分裝急凍,拿出來現磨現用,可以保證你喝到的豆子,幾乎都穩定在最佳狀態。
主理人張曉博是國內最大的高端生豆商之一,店裏豆單也十足硬核,價格乍看的確辣手:畢竟主打瑰夏。;)
除了主要產區的當季代表豆,還有巴拿馬獨家定制批次,是其他店裏喝不到的高級豆子……
但每份手衝都實打實用20g豆子出300ml以上的整壺咖啡,結合豆子品質來看,還是物有所值。
如果是對競賽級豆子有追求的愛好者,或對咖啡未來有更多想象的發燒友,來這裏喝咖啡,想必能極大滿足好奇心。也會讓人期待,下一次到訪,它又會將哪些黑科技融入我們喝到的日常咖啡……
這大概就是冠軍店的意義所在。
-第5名-
有容乃大 LuckyDraw
“每一年都在努力讓咖啡變得更日常,更有趣”
上榜了這么多年,我們眼看着有容乃大從張園那家小小咖啡館,成長爲全國知名的咖啡廠牌,但核心始終沒變:
始終堅持在讓好咖啡更日常,讓更多驚喜風味觸手可得。
先說日常的這一層:你只要花18元,就能买到一杯愉悅舒服的美式,性價比遠超許多大牌連鎖。
這親民價格的背後,是花了很多金錢與心思堆出的硬件:光是常規的意式咖啡,就用了三台機器,一台黑鷹做深烘,一台SLAYER做淺烘,還有一台全自動咖啡機,保證迅速、穩定的出品。
在出品方面,今年還有一個驚喜亮點: 濃縮。濃縮在國內的接受度不太高,把它做好也不容易。但有容乃大爲了讓更多人接受,花了不少功夫:
先是添置了一台價格六位數的Kees Spiritello拉杆機,應對不同豆子的靈活度更高,萃出的濃縮會更融合。
出品上也有趣:一套濃縮Combo,提供加糖、不加糖各一杯。不加糖的濃縮展現強烈風味,加糖的一杯,還能感受到順滑或粘稠的獨特觸感。
加糖的風味更柔和,初嘗的客人也容易接受。根據不同的豆子,店裏還會貼心配上不同的糖:白砂糖、黃糖、祕魯薰糖……對比喝起來非常有趣。
濃縮有五款豆子可選,也會時常更換
再說驚喜的這一層:作爲作爲全國頂尖的烘焙商,有容乃大總能滿足你對風味的好奇心, 豆單簡直像一本咖啡豆百科全書!
從產區、處理法、豆種,都可以說是全國最豐富+最前沿的存在。近兩年,他們又开始探索精品豆拼配,疊加貴豆子優點,放大個性,像調雞尾酒一樣帶來嶄新風味。
店裏還推出了咖啡豆盲盒,45元隨機抽一包做成手衝,可能抽中價值不菲的豆子,驚喜感滿滿!
每次去有容乃大,店裏都是一派忙碌景象:堂食不少,外賣訂單一個接一個,但咖啡師總是有條不紊,服務好每一個客人。每杯出品不一定驚豔,但也幾乎不會踩雷。
鵝司同事也經常叫他們家的外賣,是不用費心挑選的日常口糧咖啡
想不出要去哪喝咖啡,來這裏准沒錯——這就是有容乃大給我們帶來的,堅固的信任感。
-第4名-
SWEETBACK COFFEE
“社區咖啡小店,靜水流深的幸福感”
上海如今社區小店遍地开花,但找到一家理想選手,卻不是易事。Sweetback擁有我們所有想要的完美社區店特質,是那種靜水流深的幸福感。
座落在幽靜的居民區小路上,門面低調,價格也不貴,出品就是令人安心的穩定好喝。
就舉一個例子:我們一位挑剔的同事住在附近,拜訪過40多次,基本上每次都能把咖啡喝完。
菜單意式豆有四種,從深烘到淺烘,從拼配到SOE。其中兩支豆子(除了拼配之外)每一兩周就會更換,時不時能喝到新口味。豆單頻繁更新,還能做到出品沒什么瑕疵,看得出牢固的基本功。
手衝以海外豆爲主,還有簡單的季節特調、路易波士茶……主理人在茶企工作過,有一些高端茶收藏,是店裏的隱藏菜單;)
澳白的質地絲滑,融合得也很平衡,咖啡風味不會被奶香蓋過
雖然是社區店,但設備也不含糊,店裏舍得花大價錢添置一台磨豆機,主理人說,有些豆子用它來磨,甜感會更顯著。
手衝也有三個不同的平底濾杯,會根據豆子的狀況,調整濾杯和研磨,發揮出每支豆子的特性。
手衝豆卡上,連衝煮用水、水溫和萃取比例都有標注,細節滿滿
主理人在這家小店裏,傾注了許多心思。开業不到兩年,裝修已經升級過幾次,從早期的原木風,打磨成如今更有質感的黑色系。店面不大,但座椅設計得舒適,可以篤篤定定在這裏坐一下午。
眼看着它變得越來越好,熟客越來越多,我們也由衷覺得开心——正是這樣用心又優秀的小店,讓好咖啡成了觸手可及的溫暖日常。
-第3名-
Mia&Clément's Brand
“兢兢業業,每一杯都個性鮮明”
曾經三年進入咖啡榜單的Miar's,沉澱一年後老店新开,我們回訪多次,不得不感嘆: 主理人“大表姐”的實力,越來越強了!
看她做咖啡,稱得上享受:手勢幹淨利落,吧台時刻整潔有序,就算是在一天出杯100+的壓力下,照樣能穩定做好每一杯。
在這樣的高壓節奏下,菜單上甚至還增加了一些有挑战性的單品。比如小卡布,因爲對奶泡厚度要求比拿鐵、澳白更高,還不能分層,在其它咖啡館並不多見。
但這裏的小卡布,奶泡打得細膩綿密,喝起來像一杯暖暖的櫻桃黑巧蛋糕。
手衝也做得不疾不徐,賞心悅目,出品十足穩定。點了一支埃塞淺烘,中溫後香氣緩緩舒展,觸感細膩如絲綢,吐氣都帶着藍莓香……
高水准出品的背後,除了扎實技術,也包含着持續打磨細節的匠心。
比如意式,每天營業前, 都會根據天氣和咖啡豆狀態調整萃取數據。就連同一款豆子,做美式、拿鐵和小卡布的萃取方案都不一樣,可謂精細。
做手衝的豆子,有一部分也會定制烘焙曲线,並堅持養到最好狀態才出售,寧可暫時空缺,也不降低標准。選豆不隨大流,但每一支豆子都能衝出明顯可感的好喝。
新店還增加了河野式手衝,用來表現中深烘和深烘豆子,能喝出年代感
器具很多都是從日本淘來的中古款,杯子、托盤、杯墊都經過精心搭配,低調而有十足質感。
店裏有一些看似嚴苛的規定,比如滿座時必須在門外排隊,不能大幅度擺拍……但當你舒適坐在店裏,不受打擾地喝完一杯好咖啡時,你或許也能理解主理人的堅持。
-第2名-
秋褲 Chillcoooool espresso lab
“把意式做到極致的咖啡實驗室”
上海做意式的咖啡店很多,但今年新开出的秋褲,是出品最讓人印象深刻的: 非常專注,只做意式,做到極致。
一般咖啡館的意式豆子,因爲每支都得提前調試參數,維護穩定出品都已經非常繁瑣,所以日常只提供兩三支,也不一定會經常更換。
而秋褲的意式,日常拼配和單品豆加起來,足足有近十支可選,單品豆還經常更換。光是在不同豆子的萃取參數之間來回切換,就非常燒腦……
但是主理人就憑一台手動變壓的意式機,在十支豆子之間自如切換,又穩又快又好, 仿佛咖啡技術已融入心流。
主理人曾經在意式咖啡很卷的澳洲做過5年咖啡,經受過每天出杯幾百杯的高強度節奏,做不好就被淘汰,這大概也是他獨自hold住這么多支意式豆的底氣來源
在這裏,你能見到意式咖啡更多維度的精彩:
淺烘單品豆,既有基礎的埃塞,中端的希爪或帕卡馬拉,也有昂貴的巴拿馬瑰夏,風格非常多樣。
難得的是,用淺烘SOE做意式時,完全不借助任何科技處理的牛奶,依然能很好地呈現出每支豆子應有的風味,觸感舒服,味道平衡。
像這支淺烘埃塞的美式,有酸甜愉悅的果汁感。做成奶咖,還能喝出豆子本身的柑橘風味,跟牛奶融合之後,更是輕快明亮。
直接喝濃縮,更見功力,風味鮮明又不失平衡,像一杯超濃柑橘汁一般直擊味蕾。
濃縮咖啡不能依靠水或奶來修飾瑕疵,很考驗出品水准,也不是人人都喝得慣,很多咖啡店不會把它放在菜單上
有一位朋友在喝到這家店後,一周連去了三次,每次都戀戀不舍地坐上兩三小時,她說:"秋褲讓人有種重回2019年的感覺,像是重新愛上咖啡館一樣神奇。"
這也是我們今年愿意把它放在第二名的重要理由之一,好喝,輕松卻絕不簡單,這樣返璞歸真的魅力,最是難得。
-第1名-
Radar Coffee
“持續修煉,將心法融會貫通的咖啡匠人”
是的,2021年曾獲第一的Radar,今年在更卷更激烈的競爭中,再次回到榜首。
如果說往年Radar的好,像一家低調咖啡匠人,把招式心法融會貫通,即使用家常食材,也能做出高於預期的水准,和超出價值的風味。
而今年的Radar,又修煉到了一個新的境界。
技能上來說,他开始搭建了自烘焙體系。往年店裏用的都是海外豆,現在的菜單上,所有的意式和一半的手衝,都換成了自烘焙的豆子,價格是照舊的日常親民。
這帶來的變化,一方面是降低了對烘焙商的依賴,出品更穩定可靠。
另一方面,打通了從烘焙到萃取的環節之後,他對每支豆子不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能夠從烘焙的源頭上去把控和理解它的特性。
打個不准確但貼切的比方,大部分人按照菜譜來嚴謹做菜,都能做出不錯的味道,但Radar像是對食材生長到運輸都了然於胸的大廚,再日常的食材,也能做到有鑊氣、"形神兼備"的美味,這就難得了。
店裏點了一杯22元的曼特寧美式,竟然能喝出法蘭絨般的稠柔質感,幾乎可以媲美其它店五六十元的法蘭絨手衝
因爲對豆子更了解,把控更嚴格,Radar的菜單選項,看起來更少了,但出品也更精了。每次去都忍不住點好幾杯,杯杯優秀,更不乏驚豔。
主理人自己最熟悉每支豆子的狀態,能根據出品形式,去選擇店裏最合適的一支豆子來呈現。就連深烘熱拿鐵和深烘冰拿鐵,他都會對應選用不同的深烘豆,最大程度發揮出豆子各自的極致風格。
對應豆子特性,店裏還額外添置了磨豆機,如今光是意式就有三台磨豆機,分別用於淺烘、巴西深烘和其它深烘豆子。手衝還會根據豆子特性,在電動和手搖磨豆之間切換。
在鑽研自烘焙,更深入理解豆子的同時,主理人也在不斷思考萃取衝煮的方式,水平日益精進。
喝到一杯瑰夏拼配的手衝,從熱喝到涼,先是花香藍莓的甜感,再揚起熱帶水果的酸度,層次感非常美妙。
很多人說起上海咖啡,都覺得貴、噱頭多、華而不實……但上海也有Radar這樣的小店,不受外界紛擾影響,日復一日地精進自己的修行。
工作日8點开門,晚上回家繼續烘豆子。春夏秋冬,都守着這片小小店面,全心投入,只爲純粹地去探尋一杯好咖啡背後的祕密。
匆匆過路人可以在這裏买到一杯平價好喝的美式、拿鐵,而咖啡愛好者也能在這裏發現更廣大的風味世界。
這樣樸素的堅持、匠心,和日臻完善的水准,都是它成爲我們心中上海最佳咖啡館的理由。
好喝的咖啡館太多啦
下面還有6家
我們心愛的特調&手衝特長生!
以下不按排名推薦,都各有特色
- 特調推薦 -
上海網紅特調無數,哪幾家最能喝出風味疊加的層次感和靈光閃爍的想法?這3家是我們今年的答案。
Bathe Coffee
“體驗感豐富的咖啡特調”
永康路上开了六年的Bathe,今年翻新回歸,交出了一份完成度更高的特調菜單。
視覺風格變得更沉穩內斂了,但還是處處有可愛的澡堂元素
既保留往年受歡迎的經典款,又加入烈酒元素,改編出三杯新品,還新增一豆三喝的set……
不同特調分別側重表現酸、甜、苦的風味,無論是想喝明媚愉快的午後飲品,還是微醺的含酒特調,都能在這裏找到適合你的那一杯。
所有特調都可以單點,一個人來喝也毫無負擔
所謂改編,也不是簡單加點酒,而是 花了不少心思,探索相似食材的不同風味呈現。
比如用伏特加萃取無花果葉與松針的香氣;用威士忌去低溫慢煮鳳梨,還加入幹燈籠椒……經典款與含酒款放在一起,是很有趣的對照體驗;)
絕大多數原料都是店內自制,比如這杯野性的呼喚,頂部奶油用斐濟果調味過,熱帶氣息十足
難得的是,作爲一家特調店,Bathe並沒有忽視咖啡基底。
店裏的意式咖啡,用了REDXKEY拼豆機做熟豆拼配,保證每一杯的風味穩定性,衝煮咖啡則用上了xBloom全自動手衝機,出品水准在线。
特殊處理豆子自帶風味buff,萃取得當,做進特調裏也很加分
還有一個可愛的小彩蛋:店門外的水龍頭,是從Bathe 1.0保留下來的裝飾,擰开後流出的是淨化水,可以直接喝噢!
Shimmer
“靈動有趣的日咖夜酒”
上海做日咖夜酒的小館子越來越多,但Shimmer無疑是特別出挑的一家。
翻开菜單,第一感受是, 他們對風味元素的運用,尤爲靈動有趣。像點擊率超高的 回春丹,以綠豆沙和香檳醋展現夏日清爽感,還能聞到斑斕葉的糯香氣;
石榴色看似簡約,喝起來卻豐富,入口先是石榴汁的明媚酸甜,再續上葛縷子、芫荽籽、茴香的香料氣息,讓人忍不住一口接一口喝完。
有雞尾酒功底加持,杯中元素多而不亂,每喝一口,能感覺到風味疊加的思路非常清晰,層層遞進,從頭喝到尾都不會無聊
牆上滿滿當當的玻璃罐,裝了各種香料、藥材,都是特調裏的食材,比如當歸、龍膽根、胡椒、藏紅花……神奇又有趣。
不過,也因爲注重雞尾酒元素,有幾款特調裏的咖啡,更像多重風味中的一部分,而沒有刻意把咖啡作爲主角。
就像菜單上寫的那樣,Shimmer的創意並不在於強調“咖啡味”,而是爲了讓大家喝到一杯豐富有趣的飲品,“开心就好”!
到了晚上,咖啡特調會換成雞尾酒單,但只要你想喝,白天點雞尾酒、晚上點咖啡特調也沒問題,非常靈活
村口大樹
“溫柔易懂的好喝特調”
村口大樹選出了往年的9款人氣特調,在二店上架回歸,勾得我們直接all-in,喝了個過癮!
二店主打咖啡風味的可視化指南,引導大家探索煙薰、可可、柑橘、花香等五種咖啡豆中的關鍵香氣,所以這次返場的特調,也分別用了不同色系的咖啡豆作爲基底
如今有不少咖啡特調都在卷先鋒創意、小衆搭配,有時候讓人喝得雲裏霧裏,但 村口大樹的好喝,非常溫柔易懂。
不需要費力去分辨其中元素,而是像一道菜那樣融合成整體,一口就能get到明確的風味主題。
這杯玉林酸嘢,明媚开胃的酸辣甜風味,讓人一秒置身廣西
好喝易懂的同時,也不乏創意和驚喜。像這杯醋慄,明明走清爽路线,連奶油都沒有加,但入口不由得感嘆:跟卡片描述的一樣,就是一杯液體版黑森林蛋糕!
其實是把濃縮咖啡和巧克力牛奶都澄清過,再加入藍莓、樹莓,達到既清澈明亮,又能喝出蛋糕感的奇妙平衡,很見調味功底
這次返場,沒有完全照搬老配方,也花心思做了改進。比如玉林酸嘢,對比舊版本(左),西瓜汁額外做了澄清,削弱甜感,凸顯紫蘇和辣椒鹽的存在,風味平衡了不少。
提醒一句:返場特調只在村口大樹二店上线,長樂路的一店是按季節供應主題特調,每季水平會有浮動,近期而言,我們更推薦二店的菜單。
二店空間也更敞亮,路過進來點一杯,可以喝得很輕松快樂!
手衝推薦
手衝咖啡適合慢下來品嘗,也更適合與朋友一起分享。我們選出了風格迥異的三家獨立工作室,都非常適合度過一段舒適愜意的咖啡時光。
悉達多咖啡工作室
“細膩動人的咖啡祕境”
每次去悉達多喝手衝,都像是在迎接一場儀式感十足的咖啡沉浸體驗。
雖然是一家日式手衝屋,卻 少見地提供極淺烘到極深烘的選項。豆子多是手網自烘焙,要依靠對咖啡的理解和豐富的烘焙經驗,才能靈活調整,挖掘出豆子的獨特氣質。
看主理人做手衝,就像觀賞一場行雲流水的表演。三個kono濾杯一字排开,從手搖磨豆、鋪粉到衝煮都一絲不苟。淺烘衝好後,會額外“拉”三次,降到適口溫度,也讓客人第一口就能捕捉到咖啡風味。
對應不同豆子,還會選用不同的磨豆機
對於出品,主理人有近乎強迫症式的高要求,有一點點輕微澀感(我們試喝也要等到低溫才嘗得出來),都會果斷倒掉重做。這種高要求是把雙刃劍——保證出品,但也會讓出品速度變得很慢,需要你的耐心等待。
這樣“慢工出細活”的手衝,觸感細膩,風味也極具層次。喝到一杯阿洛(Alo)蜜處理,在今年喝過的那么多Alo豆子中,印象最是深刻:入口是豐沛果汁感,涼下來再喝,有清冽白花香氣在口中久久不散……
也很推薦試試他家的深烘。主理人以前在日式品牌做咖啡師,提煉出自己的一套點滴慢浸式衝煮手法,能把深烘衝得平衡醇厚,余味幹淨。
就連平時不愛喝深烘的朋友也被刷新認知:不僅不苦,還能喝出綿長的回甘。
主理人話不多,但因爲對自家豆子熟稔於心,跟客人交談幾句,就能迅速推薦出合適選項,即使對第一次喝手衝的咖啡小白來說,體驗也非常友好。
這一家傾注了主理人對咖啡風味敬畏之心的真誠咖啡館,值得所有手衝愛好者前往。
AtticLab By LeanVoice 嶺聲
“在閣樓上喝到全球好豆”
同樣开在老洋房裏,Attic Lab在灑滿陽光的小閣樓上,搭起了一座迷你手衝博物館。
主理人自己就是咖啡發燒友,熱衷於收集五湖四海的精品咖啡豆,也做自烘焙品牌, 豆單用一個字概括,就是:多!
豆卡做成明信片形式,裝進相冊裏,方便隨時更換
在這裏,你可能遇到韓國的Which、阿聯酋的Archers、中國台灣的19crl、荷蘭的Friedhats等各地品牌,也能喝到好幾家巴拿馬名莊園,以及來自衝浪板、索菲婭莊園的競拍豆。
因爲豆單太豐富,叫上朋友一起來,還能搞出不同主題的對比品鑑局,比如日曬埃塞局,巴拿馬瑰夏局……
主理人的 烘焙經驗非常豐富,有自己的烘焙品牌,店裏長期保留一支中烘肯尼亞,有焦糖可可氣息和舒服的回甘平衡。
興致來了,主理人還會跟客人分享他的私藏豆子,比如一些不太常見的豆種(ETH47、Chicho Gallo、Maracaturra等),或者是根據你點的手衝,補充分享不同的風味方向。
就像主理人所言,“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品鑑殿堂,咖啡師要做的唯有遞上打开的鑰匙”,也許你就能遇見未曾領略的風味世界
閣樓雖小,卻精心布置了很多品味十足的收藏:黑膠唱片、攝影作品集、膠片相機,還有自制濾杯牆……最喜歡晴天午後坐在窗邊,曬着太陽喝咖啡,幸福❤
對主理人來說,手衝工作室是他的副業,所以營業也隨性:只接受預約,時不時閉店出去玩……如果想去嘗試,記得至少提前一天預約(微信號:SLAYCOMPANY)噢。
田咖啡上海工作室
“在梧桐區老洋房感受雲南慢節奏”
來自雲南大理的田咖啡开到上海,也把雲南的一抹風土情調,帶進了梧桐區老洋房。
田咖啡的本店,开在大理的喜洲古鎮,賣咖啡也賣茶。所以上海的工作室,雖然專注咖啡,但也融入了不少茶道元素,跟手衝的慢節奏,倒是意外地契合。
桌上擺着各式古樸杯子,可以挑自己喜歡的用作咖啡杯,喝淺烘推薦用窄口杯體現酸質,闊口杯喝起來則更平衡
主理人在雲南不僅有咖啡店,還在高黎貢山上,擁有一塊海拔1500米的咖啡田。所以店裏最特別的豆子,就是自家田裏出產的霽雲綠頂瑰夏:
用巴拿馬瑰夏種子移栽而來,精心培育了六七年,才產出少量豆子。有淡淡的柚子和白花香氣,像撲面而來的雲南清風。
連喝完咖啡提供的小食,都是滿滿雲南風味:自家莊園裏種的芒果曬成果幹,甜美香濃,忍不住喫了好幾片!
與雲南瑰夏相呼應,店裏也提供各地的名莊瑰夏,巴拿馬、埃塞、哥倫比亞……
絕大部分豆子都是自烘焙,店主有10年烘焙經驗,能把握不同豆子的風味表達。烘焙方式採用了比較少見的直火淺烘,着重凸顯風土之美,還會帶來茶一般的尾韻和回味。
衝煮也選用了扇形濾杯,突出咖啡的醇厚口感和平衡風味,主理人還會提前詢問客人意見,根據想要的口味去調整濃度和手法
梧桐區咖啡館大多走精致路线,但在田咖啡喝手衝,獨有一種貼近自然的松弛與自在。屋內鋪着草席,瓶中插着鮮花,還有手繡的墊子,帶着指紋的陶瓶,處處透出令人舒適的溫度感。
單論手衝水平,田咖啡算不上最驚豔。但在這裏感受到的風土之美,與來自“田”野的愜意悠然,是我們愿意不斷回訪的理由。
* * *
曾經問過一位咖啡店主:上海咖啡這么卷,房租也不低,爲什么還是堅持留在這裏?
他說,在上海开咖啡館,會遇到最豐富的交流和挑战。有足夠多愛喝咖啡的客人,愿意欣賞你的手藝,給出真誠的反饋和建議;也有足夠多優秀的同行,互相學習,不斷精進,永遠懷抱好奇與熱忱,期待着下一杯衝出的咖啡,會有更美妙的風味。
的確,在連鎖咖啡遍地开花的當下,那些像好朋友一樣,有靈魂有性格,能與你對話、交流、碰撞思想的獨立咖啡館,有了越來越珍貴的意義。
而我們堅持做咖啡榜單的原因,也正在於此:在人與人、人與咖啡的因緣際會中,我們希望貢獻一點小小的助力,連接起用心的咖啡館,與愛喝咖啡的人。
愿你找到氣質相投的那家咖啡館,也希望認真做咖啡的人,能被更多人看見。
⚠️由於榜單推薦的大多是獨立小店,一旦遇到密集人流,一定會影響你安靜喝咖啡、與主理人舒適交流的體驗。強烈建議錯峰、就近拜訪,避免排隊焦慮,才能愉快享受一杯好咖啡☕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上海有幾千家咖啡館,我們最愛這16佳|企鵝喫喝指南
地址:https://www.newsipad.com/article/1944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