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戲不僅僅是娛樂工具,它更是一種情感載體,是敘事藝術的前沿。在一次次沉浸式體驗中,我們陪伴角色出生入死,也親歷他們的犧牲、離別與成長。總有那么幾個瞬間,讓我們在屏幕前沉默良久。

本篇文章,我們將盤點十個遊戲中極富衝擊力且令人動容的名場面——它們不僅是劇情的高光,更是情感的爆點。准備好再次面對心碎與震撼了嗎?

《光環:致遠星》——當前目標:存活

《光環:致遠星》的故事注定是個悲劇結局,不僅是因爲這顆行星在星盟的全力進攻下注定淪陷,還有其中逐個犧牲的隊友。而在遊戲最後,隨着主角Noble 6成功掩護哈爾茜博士的撤退,我們也拿到了最後的任務指令:活下去。

這簡單的幾個字瞬間擊碎了我心中最後一絲的英雄主義幻想,我獨自對抗着源源不斷的星盟大軍,手上換了無數把槍,最後,Noble 6摘下了他那象徵着榮耀的頭盔,在換掉多名“桑赫裏精英”後依舊不敵,被殘忍地用能量劍刺死。直到37年後致遠星被重建,他的頭盔仍留在原處。

《使命召喚:現代战爭2》——Ghost之死

他戴着骷髏面罩、寡言冷酷,卻深受玩家喜愛。Ghost,或者說西蒙·萊利,是141特遣隊中最神祕的成員。但在執行任務時,他與隊友小強雙雙被謝菲爾德將軍背叛。拼死拼活從敵人手中搶出來的數據,最後換來的卻是自己人的兩顆子彈。那一刻,我只能眼睜睜看着謝菲爾德开槍擊倒他們,再將屍體焚燒掩埋——毫無反抗余地。

我想沒有多少玩家能在第一次看到這個場景時面不改色,這不是战場上的光榮犧牲,而是赤裸裸的背叛。Ghost的死,如當頭棒喝,讓玩家深刻意識到,《使命召喚》的战爭,不是光芒萬丈的英雄主義,還有人性那深不可測的黑暗。

《荒野大鏢客:救贖2》——亞瑟·摩根之死

他曾是亡命之徒,亦是忠誠的兄弟,最終卻選擇了救贖。亞瑟·摩根在《荒野大鏢客:救贖2》的最後關頭,已被肺結核折磨得奄奄一息。在營地分崩離析、幫派理想破滅之際,他決定幫助約翰·馬斯頓脫身,替下一代人爭取一线生機。

在朝陽與山巔之間,他與達奇告別,與米卡搏命。最後,他躺在金色的光芒中,眼望遠方,釋懷地離去。你可以說這是俗套的西部片,你也可以說這是經典的英雄遲暮,大家早就看膩了。但這是一個男人,用盡最後一口氣,換來的尊嚴與救贖。

《最終幻想VII:核心危機》——扎克斯之死

扎克斯·菲爾是神羅的战士,也是克勞德的摯友和好大哥。他背負着無數祕密和責任,卻始終堅持理想與溫柔。在故事尾聲,他獨自一人面對整個神羅軍隊,爲了保護昏迷不醒的克勞德,他選擇背水一战。在彈盡援絕後,扎克斯倒在了血泊中,面向天空,說出那句“你是我活過的證明”。

筆者在很多年後,依舊不敢聽到絢香的那首《Why》,因爲每每想起,都不禁令人想起這個充滿悲情的時刻。他的死亡,不只是角色的終點,更是《最終幻想VII》故事的起點。那場傾盆大雨中,克勞德拾起了他的劍,也繼承了他的夢想。

《質量效應3》——莫丁·索魯斯的慷慨赴死

莫丁·索魯斯,一位快語如珠的薩拉裏安科學家,在三部曲中曾參與开發對克羅根種族的基因武器。到了第三部,他選擇親自登上塔樓修復基因裝置,以彌補自己過去的罪孽。在毀滅面前,他執意獨自前往,“因爲其他人可能會做錯”。

面對隨時可能到來的爆炸,他沒有一絲慌亂,冷靜地完成了操作,隨後坦然面對死亡。他已經不是一個“冷靜的科學家”或是沾滿鮮血的劊子手,而是一個爲了正義甘愿赴死的贖罪者。

《泰坦隕落2》——協議三:保護鐵馭

“協議三:保護鐵馭。”“你要幹什么,BT?”“相信我。”

在《泰坦隕落2》的高潮階段,BT本應該和主角傑克·庫珀一起犧牲。然而玩家卻忘了遊戲中一個早已埋下的伏筆:協議三。BT最終沒有一絲猶豫,像在遊戲中玩家和BT早就練習過無數次那樣,BT把庫珀扔出了危險範圍。

冰冷的鋼鐵外表下卻是忠誠的赤子之心,不禁令人潸然淚下。BT並不是人類,但我想我們之所以對這個場面難以忘懷,恰恰是因爲他的忠誠、奉獻與勇氣,遠超許多人類角色。我們似乎永遠看不膩在機器人身上閃閃發光的人性光輝。

《最後生還者》——長頸鹿時刻

《最後生還者》中有很多催人落淚的場面,但我最中意的,就是當艾莉和喬爾穿越千難萬險來到鹽湖城時,艾莉被長頸鹿吸引駐足的時刻。雖然這是一個充滿了死亡與絕望的世界,雖然我們被各種人與人之間的爾虞我詐搞得心力交瘁,但我們都忘了,在我們看不到的地方,永遠有生命在頑強生長。

年幼的艾莉眼中閃爍着真正屬於孩子的天真與驚嘆。喬爾靜靜站在她身旁,沒有言語,只有凝視。那一刻仿佛整個末世暫停,死亡與恐懼都被屏蔽,剩下的只是生命本身。這場景極其簡單,卻是我認爲整部作品中相當溫情的瞬間——是殘酷世界中,難得的“人類時刻”。

《刺客信條4:黑旗》——黑胡子之死

黑胡子(愛德華·薩奇)是個令人敬畏的海盜,而在遊戲中,他也是一名意外富有哲思的战士。在《刺客信條4》中,他並沒有死於自己人的背叛或是輸給另一名海盜,而是在計劃退隱之前,被皇家海軍伏擊。身中數槍、流血不止的他仍不屈不撓,高聲吶喊:“如果不是黃金,我們早就是英雄了!”

他用行動宣告了自己的信條。他的死,象徵着舊海盜時代的終結,也讓主角愛德華·肯威對自由與信念有了新的理解。在炮火中解體的安妮女王復仇號,魂歸大海的黑胡子,是海盜傳奇最後的注腳。

Telltale《行屍走肉:第一季》——李·埃弗雷特之死

李·埃弗雷特從一名殺人犯最終變成了克萊曼婷的守護者,在屍潮與人性崩塌的世界中,他爲這位小女孩撐起一片希望。他教會克萊曼婷如何獨立、如何堅強、如何“活下去”。 在最終章,他被喪屍咬傷,命不久矣。

最震撼的一幕,是玩家在克萊曼婷的視角下扣動扳機,送李最後一程。在我看來,真正令這個場景充滿衝擊力的地方在於,這是一次刻骨銘心的“離別教育”。李的死,不止讓玩家爲之落淚,更讓尚處年幼的小女孩克萊曼婷痛徹心扉。

《勇敢的心:世界大战》——艾米爾被處決

我之所以把《勇敢的心》放在最後,是因爲它的故事或許真的曾經上演過。《勇敢的心》講述了一群普通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命運交織。主角之一的艾米爾,是一位法國農夫,卻因战爭而被迫成爲士兵。在經歷了無數苦難後,他選擇違抗命令,保護战俘,最終被以叛國罪名槍決。

作爲一名士兵,他的死亡沒有伴隨着壯烈的衝鋒,也沒有一場大義凜然的演講,然而所有的士兵都愿意爲他低頭致意。這是一個點到爲止的結局,幹淨利落卻極富精神衝擊力,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殘酷與荒謬推至極致。我們真的需要這樣充滿哲思的創作。

或許,我們記不清一個遊戲通關用了多長時間,也早已忘記某個關卡的通關路线,但那些“名場面”卻像烙印一樣,深深刻在記憶裏。它們之所以成爲名場面,不僅僅因爲畫面震撼或音樂動人,而是因爲那一刻,我們不再是操控者,而是真正成爲角色本身。在那幾分鐘裏,我們的情緒與角色合而爲一,淚水、悸動、憤怒甚至是無力。

你還記得上一次被遊戲打動,是哪一刻嗎?歡迎在評論區留下屬於你的名場面,讓我們一起,紀念那些無可替代的瞬間。



標題:痛!太痛了!盤點遊戲中那些堪稱刻骨銘心的名場面

地址:https://www.newsipad.com/article/1976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