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娛樂訊(小玉/文)4月24日下午,“2025首都視聽節目春交會”劇集創作論壇在京舉行,本次論壇圍繞《六姊妹》《國色芳華》兩個案例展开對談,前者創造了CVB有史以來的收視紀錄,後者也取得了台網兩熱的優異成績,出席嘉賓主要爲兩部劇集的幕後主創以及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

《六姊妹》總制片人楊曉培分享了該劇的選角思路,由於小說時間线是60年,從大姐12歲开始寫,她跟五位妹妹都有少年期、青年期、中年期以及老年期等多個階段,所以初期按照這個邏輯選角時,涉及到的小演員實在太多了,兩歲到八歲、八歲到十二歲之間的,一下子要面七八十個。

楊曉培在面試演員的時候心裏比較沉重,因爲擔心觀衆的接受度、人物的辨識度。最後他們決定可以參考原著人物階段但不能都按着來,所以挑選了幾個特殊年代來作爲主要時代背景,也減少小演員的不斷替換,避免損傷劇作觀感。

凡影咨詢創始合夥人李湛認爲,《六姊妹》之所以同時受年輕觀衆歡迎,主要是做到了真實感和不說教兩點。

李湛主業是做觀衆調研和市場研究的,去年第四季度,他們在全國範圍內一二三线城市做了一個“Z世代年輕人情感趨勢調查”,主要目的是想看看18至24歲年輕人的所思所想,他們消費媒體的時候喜歡和不喜歡的東西是什么。

展开全文

“簡單來說,其中一點是他們會追求一部影視作品裏的真實感,這不僅是指年代還原的好,或者制作和特技很精良,更是指塑造人物的一種真實,他們拒絕虛假、權威敘事,也拒絕標籤化的人物。第二點,很多人是反說教的,尤其當下一個作品要是把一些觀點在毫無戒備的情況下扔給年輕人,而且還是一些被摒棄的舊觀點,那么他們都是非常反感的。”

《國色芳華》對談裏,主持人提問現在做這種大女主經商劇時,把女主人物形象會不會設計的過於無懈可擊、白璧無瑕、人間清醒?任何方面你都挑不出她的問題來,她每句話都要說對了,每個事都要做對了,這似乎有些不夠落地真實。

爲此,中國傳媒大學戲劇影視學院教授戴清認爲,《國色芳華》就把平衡做的很好。“比如劇中何惟芳建立的芳園是非常平等的,特別理想主義,但這裏的女孩又有並不幸福的前史,包括秦勝意一角最後玉石俱焚的結局,就把唐朝女性生存的悲慘一面又揭示出來了。”

在如何更好助推傳統文化IP突圍方面,微博台網業務總經理伯莉以《國色芳華》爲例也進行了一些分享。

她表示,一方面可以把劇中很多細節化的東西用現代化的語言形式呈現給用戶,比如在博主帶動下有大量用戶在解讀盛唐的禮制,另一方面是把有些東西從盛唐時期再復刻到當代,比如有的觀衆也在做劇中的美食、妝造等。而且基於有很多傳統文化的元素在裏面,不少主流媒體也會參與到整個項目傳播中。

另外,她提到今年年初“微博之夜”上有一個特別策劃,楊紫、李現受邀來到現場,當時微博跟藝人團隊,也跟《國色芳華》制片人一拍即合,把藝宣、劇宣合在了一起。

“當楊紫穿着何惟芳的戲服走上紅毯,加上李現現代裝跟六年前的《親愛的、熱愛的》有了一個夢幻聯動,那天晚上應該是楊紫、李現純元CP就在微博熱搜爆了,大概從七點多一直爆到晚上十一點多,應該是超過了1000萬以上的用戶都在關注這個熱點事件,也讓更多人關注到了《國色芳華》這部劇。”



標題:《六姊妹》《國色芳華》劇組分享創作經驗 調研稱年輕人喜歡真實感和不說教

地址:https://www.newsipad.com/article/1982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