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老北京的特色面食,除了隨口就能說出來的“炸醬面”,再有就應該是“炒疙瘩”了。和炸醬面一樣,炒疙瘩在一些大大小小的京味飯館一般都能喫到,一小盤炒疙瘩,裏面有菜有面,還葷素搭配,不僅看着顏色漂亮,喫起來營養也豐富。地道的炒疙瘩喫起來綿軟柔韌,越嚼越香,直到嚼得你的腮幫子感到累得慌。
有人說美食的誕生多半來自某次意外或者失誤,要我說,也可能來自一次不經意地嘗試。
“民國初年,北京和平門外藏家橋有個清真廣福館,主人是穆老太太和她的女兒。小飯館主要賣餄餎面,本小利微,生意平平。有一天,和好的餄餎面沒有賣完,剩下來的面讓母女倆都很發愁。穆姑娘心眼活,人機靈,她把餄餎面重新揉過,擀成面劑兒,切成骰子塊大小的疙瘩,用开水煮熟,撈出晾在陰涼處。晚上,穆姑娘把煮熟的面疙瘩加了些肉絲、青菜炒了當飯喫,沒想到喫起來挺爽口,又有咬勁,味道也不錯。於是,母女倆從第二天就賣起了這個,起個名字叫作炒疙瘩。炒疙瘩裏除了有肉絲外,還有應季的蔬菜,喫起來既新鮮又好喫,物美價廉,大受歡迎,炒疙瘩一下就火了起來。”
而美食的傳承,是緊守傳統,還是做出改變,這是一個問題。
--“來自河北河間的回民大哥馬東峰,曾在廣福館學習炒疙瘩,由於廣福館穆家無人繼業,1929年馬東峰在他的糧店原址創立了恩元居,炒疙瘩也在創新的基礎上延續了下來。
--1956年公私合營後,恩元居改爲國營,國營企業接手恩元居後不久,負責炒疙瘩的師傅被換掉,恩元居炒疙瘩的老手藝就斷了。接着是制作疙瘩改爲用機械加工。炒疙瘩由小鍋改用大鍋炒。因鍋大掂鍋翻炒疙瘩費勁,就开始使用鏟子扒拉。爲了節省人工成本和餐料成本,刀切牛肉絲改用炒菜剩下的牛肉下腳料絞的肉餡。爲了多賺利潤而偷工減料,一斤疙瘩只配一兩肉餡。炒疙瘩的選料差了,配料比例變了,廚師換了,技術丟了,制作糙了,菜品聲譽砸了,最後字號也扔了。
--2005年,恩元居炒疙瘩第二代傳人,馬東峰的兒子馬振國帶着女兒、兒子一起到西城區後海孝友胡同1號,把斷了50年的老手藝重新拿了出來。”
如今,恩元居搬址到西城區仁民路11號,不大的餐廳裏,迎接着很多慕名而來的顧客,而這裏也成爲了一個老字號小喫的尋味處,恩元居與“炒疙瘩”便自然地被捆綁在了一起。
有食客評價恩元居的炒疙瘩:如黃豆般大小,圓潤潤的,每一粒疙瘩上都裹滿了油汁兒,亮汪汪的誘人。青豆兒、黃瓜丁兒、蒜苗丁兒、牛肉沫兒、雞蛋塊兒恰如好處地點綴其間,隨着每一勺入口,咀嚼中品嘗着不同的香味兒。
像炒餅、炒面一樣,炒疙瘩也可以在家裏自己制作,只不過,很多朋友都習慣在超市买現成的餎餅絲、面條,回家用冰箱裏的蔬菜搭配着就可以炒了。其實,自己在家做面疙瘩也很簡單方便,只要記住面和得硬一些、光滑一些,就能讓做出來的疙瘩勁道好喫。今天我就來准備在家試做老北京炒疙瘩,感興趣的你一起來試試吧~
一、老北京炒疙瘩的制作方法:
主料:面粉、水
配菜:牛腦瘦肉、黃瓜、胡蘿卜、蒜苔、青豆、黃豆、青蒜、蔥、蒜、姜適量
調料:食用油、生抽、老抽、料酒、澱粉、食鹽適量
制作方法:
1. 和面。准備一個大碗,倒入150克面粉,加入3克食鹽增加面的筋性,再慢慢加入60克左右的清水,先用筷子攪成面絮,然後再用手和成光滑的面團,最後蓋上蓋子放置一旁醒面30分鐘。 [此步注意:面要和的硬一些,軟硬度比餃子皮要硬一些。]
2. 准備配料。胡蘿卜削皮洗淨後切成小丁,黃瓜、蒜苔、青蒜洗淨後也分別切成小丁備用;將青豆、黃豆洗淨後放入碗中備用;牛腦瘦肉切成細絲後,放入小碗中,加入少許料酒、食鹽和澱粉攪拌均勻醃制10分鐘。蔥、蒜、姜切成末備用。[此步注意:肉與配菜的比例按個人的喜好放就可以。據說恩元居的炒疙瘩材料搭配講究的是一份炒疙瘩是按:二兩肉絲、一兩配菜、三兩疙瘩。現在,很多朋友喜歡多放配菜少放肉和疙瘩。]
3. 配料焯水。火上坐鍋,鍋中倒入清水,水开後,將黃豆、青豆分別焯水2分鐘後,撈出過涼水備用。
4. 揪疙瘩。面團醒好後,放在案板上再揉幾下,然後用擀面杖擀成1釐米厚的餅,再用刀切成1釐米寬左右的條狀,然後拿起其中一條,用手揪下一個個像黃豆大小的面疙瘩,放入笸籮中。
5. 搖疙瘩。在揪好的面疙瘩上撒上面粉,用手晃動笸籮,將面疙瘩搖圓搖勻,並防止其粘連,在搖的時候,如果發現有較大的面疙瘩,可以用手再掰成小粒。[此步注意:你也可以不用手揪,直接用刀將條狀的面切成小的方形的面疙瘩。]
6. 煮疙瘩。火上坐鍋,鍋中倒入清水,水开後放入面疙瘩煮,邊煮邊用勺子順着一個方向攪拌,不要讓疙瘩粘在一起;水开後,點加2次涼水,這樣可以將面疙瘩煮透,防止裏面夾生有硬心。等疙瘩全部浮在水面時,用漏勺盛出來後再用涼水衝一下,這樣面疙瘩喫起來會更勁道,最後將過涼的面疙瘩放在碗中備用。
7. 炒疙瘩-1。火上炒鍋,鍋熱後倒入食用油,油熱後加入蔥姜蒜末,炒香後下入肉絲煸炒。
8. 炒疙瘩-2。等肉絲炒制變色後,加入青豆、黃豆、胡蘿卜丁煸炒均勻,再加入適量生抽和老抽增味調色。
9. 炒疙瘩-3。加入蒜苔、面疙瘩,繼續攪拌翻炒2分鐘後,再加入黃瓜丁、青蒜丁,至鍋中所有配料炒熟後,再加入少許食鹽,即可關火出鍋。
二、老北京炒疙瘩的制作技巧及要點:
1:和面時加入一點鹽,並且面要和得硬一些,這樣做成的疙瘩喫起來會勁道十足。同時,要確保面揉得光滑些,如果一次揉的不光滑,可以在醒面10分鐘後再揉一次。
2:另外,做成疙瘩的方法2種,一是用手將切好的條形的面揪成大小均勻的疙瘩,(揪面疙瘩的時候手要快、果斷,不然手慢的話面疙瘩會帶着小尾巴。面疙瘩揪得與黃豆大小、或者與你切的蔬菜丁大小一般就可以,顆粒越小越入味。就像陝西的泡饃一樣,用手掰的饃顆粒越小越入味,口感越好。)二是直接用刀將條形面切成方形的小疙瘩丁。有朋友會比較介意用刀切成的疙瘩丁是方形的不是圓形的,其實你可以將切好的方形小疙瘩丁放在笸籮裏,少加些白面,用雙手搖動笸籮將疙瘩的棱角搖圓即可。
3:一般來說:炒疙瘩裏的肉可以按照自己的口味選用,配菜選用時令蔬菜就可以。比如,肉類可以用豬肉、蝦仁、雞肉、牛肉等;蔬菜可以選用青豆、豌豆、黃豆、黃瓜、胡蘿卜、蒜苔、青蒜等;還可以加入雞蛋或者木耳等食材都可以。
4:青豆、黃豆一定要焯熟,不然的話喫起來會有一股生豆子味。
5:面疙瘩因爲比較實,在煮時要像煮餃子一樣:沸水下鍋,並且點二次清水,確保裏面的內心要煮熟,並且煮好後要過涼水,防止粘連。如果你家裏人多,做的疙瘩也多,你可以將過水後的疙瘩少加些香油攪拌均勻這樣防粘效果更好。
6:炒制的時候,要比平時炒菜多放些油,油大一些,炒出來的疙瘩不粘連而且喫着更加順口。
7:在調味的時候,生抽、老抽、食鹽就可以了。生抽提鮮老抽增色,不過老抽一定要少放,以免顏色過於重。
三、喫炒疙瘩必須要注意的一點:一定不要喫太多
1:炒疙瘩中配菜豐富,特別是青豆、黃豆喫起來會有飽勁,再加上疙瘩也是十足的面,喫完後是後飽,也就是說當時喫的時候不覺得什么,等喫完後一段時間,肚子裏會覺得非常脹、撐得慌,尤其是你喫完再喝水,那么你的肚子會更加撐得不舒服。
2:在過去,據說炒疙瘩是給窮人喫的,因爲窮人喫飯經常是餓極了才喫一頓,下頓不定什么時候才喫。因此炒疙瘩又硬且實在,喫完又扛時候,還耐餓。
3:在一次綜藝節目中,相聲演員王玥波和主持人聊天時說到:因爲不知道炒疙瘩是後飽,曾經有一次喫過一小盆的炒疙瘩,結果當時喫完沒事,後來回家後覺得坐着躺着站着都不舒服,去外面溜達了好一會兒才覺得肚子舒服了一些。
4:所以建議:在喫炒疙瘩時要適量,特別是消化功能不好的老人和小孩子一次不要喫太多。
配料豐富、口感勁道Q彈的老北京炒疙瘩,越嚼越好喫!據說京劇大師馬連良老先生經常在晚上演出後到“恩元居”點上一盤炒疙瘩,然後和老板邊聊邊喫,每次都喫得津津有味兒。如果你也喜歡,不妨給自己和家人試做一下,自己動手做美食,你會發現:快樂很簡單!
每天的柴米油鹽讓我們對瑣碎繁雜的廚事早就沒有了“若如初見”的感覺,但可是然而but,“不計得失、渾然忘我、樂在其中”依然是我們每天的不懈追求。我是趴窗看雨的小龜,愛生活、愛美食,和你一起分享食物的美味和故事,喜歡我就~關注!~點贊!~支持我吧~-~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標題:這道老北京主食,配料豐富、口感勁道Q彈,越嚼越好喫,就是這個味
地址:https://www.newsipad.com/article/1837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