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這菜全身是寶,卻因名字被人“嫌棄”,比薺菜營養,比韭菜鮮,隨手一拌,好喫不上火!
大家好,我是傻姐美食,我媽昨天又上演了一出"鄉下土特產大遷徙",門一开差點沒把我嚇個跟頭——兩麻袋青菜搖搖晃晃扛在肩頭,左手提溜着沾着泥土的野菜筐,右手還攥着現摘的草莓,香甜味撲鼻。後面跟着的老爸更誇張,活像移動的農貿市場,花生油桶在咯吱窩底下晃蕩,裝土雞蛋的紙箱用褲腰帶捆在腰上,最絕的是脖子上還掛着個裝煎餅的布口袋,活脫脫像掛了個炸藥包。
"城裏菜哪有咱家地裏水靈!"老太太抹着汗往地板上卸貨,我蹲在地上扒拉野菜筐,突然被一把細如鋼針的綠葉子扎得縮回手。嚯!這不是小時候漫山遍野的豬毛菜嘛?油亮亮的葉片支棱着,活像給土地爺梳頭的綠刷子。
要說這豬毛菜真是命苦,明明長得水靈,偏生攤上個土得掉渣的名字。前年我發朋友圈曬涼拌豬毛菜,評論區炸出一堆問號:"這菜聽着像豬飼料?""豬毛能喫?"得虧我及時甩出高清大圖,要不人家真以爲我在搞行爲藝術。
可老家人都把它當個寶,春雨剛潤透黃土地,大姑娘小媳婦就拎着竹籃往野坡上鑽。指甲蓋掐着嫩芽尖,帶露水的葉子蹭得褲腿溼漉漉也不在意。這菜性子野得很,越是貧瘠的沙土地,越是長得歡實,一叢叢支棱在風裏,倒真有幾分豬鬃的倔強勁兒。
記得小時候跟奶奶去挖野菜,她總說豬毛菜是老天爺賞的救命糧。鬧飢荒那年月,這不起眼的野菜救活過半個村的人。現在日子好了,反倒成了稀罕物,城裏人想买都得碰運氣,超市貨架上可尋不着它的蹤影。要說這菜最妙的喫法,還得是涼拌。別被它扎手的模樣唬住,處理起來可比薺菜省心多了。
【涼拌豬毛菜】所需食材:豬毛菜、大蒜、小米椒、鹽、醬油、香油
1、剛摘回來的豬毛菜得先過三關:
摘要快准狠:拇指食指捏住莖稈,從下往上一捋,老莖黃葉自動脫落,剩下的全是翡翠似的嫩尖尖
洗菜要蕩秋千:裝滿清水的搪瓷盆裏,抓着菜梗上下蕩個七八回,藏在針葉裏的細沙全沉底
焯水要掐着表:滾水裏打個滾就撈,多燙兩秒就成爛糊菜
2、蒜末得用刀背拍碎了再剁,小米椒要選紅得透亮的那種。我家祖傳的涼拌汁配比是:兩勺生抽兌半勺香醋,再淋幾滴現磨的香油。關鍵動作在於拌菜時得手腕帶風,把料汁甩進每根"小鋼針"的縫隙裏。
上桌時白瓷盤襯着碧玉菜,紅椒圈像撒落的瑪瑙珠子。夾一筷子送進嘴,先是小米椒的鮮辣撞上舌尖,接着蒜香混着香油在齒間炸开,最後是豬毛菜特有的脆勁兒,嚼起來咯吱咯吱響,比喫嫩黃瓜還帶感。
看我端着涼拌菜上桌,老媽筷子還沒伸就先嘆氣:"現在年輕人哪認得這些野菜喲..."話沒說完就被我爸搶白:"就你操心!閨女這不拌得挺像樣?"老兩口鬥着嘴,手上倒是默契,你夾一筷子我舀一勺,轉眼盤子見了底。
如今這些野菜早不是救命糧,倒成了連接兩代人的味覺密碼。每次嚼着脆生生的豬毛菜,總覺得嚼碎了那些說不出口的牽掛——老媽總嫌城裏菜沒"地氣",其實是怕鋼筋水泥隔斷了那份土生土長的牽掛吧?
這帶着泥土味的野菜啊,名字再土氣,也是老家捎來的情書。哪天要是菜市場真改名叫"超市",老媽怕是得把整塊自留地都搬進城來。
標題:這菜全身是寶,卻因名字被人“嫌棄”,比薺菜營養,比韭菜還鮮!
地址:https://www.newsipad.com/article/198607.html